幼儿园三大游戏课堂评价
1、《纲要》中“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主要依据”的精神。
2、维果茨基所说:“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总是超过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日常的行为表现”。游戏正如放大镜的焦点一样,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包含了幼儿情感、知识和技能等所有的发展倾向。
《纲要》曾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而幼儿园又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因此,有效的游戏评价很重要。
实践中,我发现游戏中的评价工作往往是很难准确把握,其困惑主要表现为:一、教师对游戏本质认识上的困惑。现代社会,游戏似乎已是幼儿园教育的代名词,不管是语言、数学还是其它,大家都会给带上“游戏化教学”的帽子。游戏走进了所有的活动,一切活动游戏化,为了游戏而游戏。即泛化或异化游戏”。交往、谈话、教学甚至是幼儿一整日的活动都套上了游戏的枷锁,或者还会把一些原本朴实、真实的东西加一点花哨的游戏前奏使其很不符合整个活动氛围和基调,画蛇添足适得其反。这样的形式游戏到头来不是幼儿游戏,而是游戏了幼儿,犯了行而上学的错误;二、游戏操作中教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缺乏的困惑。教师充当评价的主角,幼儿只是被动地应答或静静地坐着听,这是普遍存在的幼儿园评价漏洞。同时,在设计评价的内容上教师也显得很保守,趋向于一种模式化的“套路”,一般会评价游戏中幼儿是否能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是否能坚持到底,是否能有效地使用材料,是否能与他人合作等。这种评价不能体现《纲要》中“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主要依据”的精神。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