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别络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4
1. 基本概念 别络是从经脉中分出来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别络有十五条,即十二经脉各有一条,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若加上胃之大络,也可称之为十六别络。2. 基本特点 别络是络脉系统中比较主要的部分,亦是络脉的主干,对全身无数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从别

1. 基本概念

别络是从经脉中分出来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别络有十五条,即十二经脉各有一条,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若加上胃之大络,也可称之为十六别络。

2. 基本特点

别络是络脉系统中比较主要的部分,亦是络脉的主干,对全身无数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从别络所分出的细小络脉,称为“孙络”,即《灵枢·脉度》所谓的“络之别者为孙”。分布于皮肤表面的络脉,称为“浮络”,即《灵枢·经脉》所谓的“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络脉从较大的别络分出后,脉气逐渐细小,同躯干各部组织发生紧密联系。

3. 别络的分布

别络多为斜行的支脉,其分布亦均有一定的部位:

- 四肢部:阴经的络脉走向与其相为表里的阳经,阳经的络脉走向与其相为表里的阴经,以沟通表里两经,且有循行路线可补充经脉循行之不足。

- 躯干部:共有三络分布于身前、身后、身侧,即任脉的络脉散布于腹部;督脉的络脉行于背部,散于头上并别走足太阳经;脾的大络散布于胸胁部。这样,就加强了人体前、后及侧面的统一联系。

4. 基本功能

- 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阴经别络走向阳经和阳经别络走向阴经的途径,从而沟通和加强了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肢体的联系。

- 统率全身络脉的作用:十二经脉的“络穴”部位,即是各经脉别络脉气的汇集点和枢纽。

- 渗灌气血以濡养全身:从别络分出的孙络、浮络,从大到小,遍布全身,呈网状扩散,同周身组织的接触面甚广,从而充分发挥其对整个机体的营养作用。

5. 循行部位

十五别络的循行分布均有一定的部位,其中十二经脉的别络都是从四肢肘、膝以下分出,表里两经的别络相互联络;任脉之络分布于腹部,督脉之络分布于背部,脾之大络分布在身之侧部。具体循行部位如下:

- 手三阴之别络

- 手三阳之别络

- 足三阳之别络

- 足三阴之别络

- 其他别络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4/2/1180313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