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穴胜十穴” !改善牙痛、咽喉痛、耳鸣,中医艾灸不得不学的 “十二经井穴”!
“十二经井穴”被誉为人体12条正经的精兵强将,有“一穴胜十穴”的美誉,负责管理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的所有支脉。
井穴是五俞穴的一种,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记载:“以上下所出为井。”意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如同水流开始的地方。
十二经井穴的定义:人体主要有十二条正经,它们分别对应着五脏六腑,因此每一条经脉都非常重要。这些经络各有一个井穴,合起来就是“十二井穴”。
井穴分布在人体手指、脚趾的末端,是体表经脉内的气血流注到体内经脉中的必经之路。由此,井穴成了十二经脉的“根穴”,主管着十二经脉中的支脉。十二经脉与其井穴是一一对应的。
十二经井穴的作用:
01、清“热”:通过刺激井穴,可以起到清“热”的作用。比如少商可以清肺热,调理肺热引起的咳喘。
02、开窍安神:井穴还有醒脑开窍和安神镇静的作用。例如肾经井穴涌泉常用于调理中风、癔病、发热导致的昏迷和休克。
十二经井穴讲解:十二经井穴的总称源于五输穴中“井、荥、输、经、合”之一,意指各经脉之气由井穴而起,如泉水初涌。
十二经井穴包括:肺经少商,心包经中冲,心经少冲,大肠经商阳,三焦经关冲,小肠经少泽。以上六井穴在手指末端,两侧共十二穴,又称手十二井。
脾经隐白、肝经大敦,肾经涌泉,胃经厉兑,胆经窍阴,膀胱经至阴。以上六井穴在足趾末端,两侧共十二穴,又称足十二井。
1、少商(肺经井穴):位于拇指外侧,距指甲角0.1寸,具有清热利咽、醒脑开窍的作用。
2、商阳(大肠经井穴):位于食指外侧,距指甲角0.1寸,具有宣肺解表、泻热开窍的作用。
3、中冲(心包经井穴):位于中指尖端中央,具有回阳救逆,醒神通络的作用。
4、关冲(三焦经井穴):位于无名指外侧,距指甲角0.1寸,具有清热解表、宣达三焦的作用。
5、少冲(心经井穴):位于小指内侧,距指甲角0.1寸,具有宁神醒脑、清热熄风的作用。
6、少泽(小肠经井穴):位于小指外侧,距指甲角0.1寸,具有清热通乳、散瘀利窍的作用。
7、大敦(肝经井穴):位于足大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具有回阳救逆、调经止淋的作用。
8、隐白(脾经井穴):位于足大趾内侧,距趾甲角0.1寸,具有调经统血、健脾和胃的作用。
9、厉兑(胃经井穴):位于足第2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具有苏厥醒神、和胃理气的作用。
10、足窍阴(胆经井穴):位于足第4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具有清热解郁、通经活络的作用。
11、至阴(膀胱经井穴):位于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具有清头明目、矫正胎位的作用。
12、涌泉(肾经井穴):位于足趾弯曲时前脚掌中部凹陷处,具有滋肾益阴、潜阳熄风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