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应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问题解决"成为了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热点,也是国内外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强调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策略作为众多解题策略中最基本且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和直观化,使学生能够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画图的作用和价值。鼓励学生用多种画图形式来解决问题,体验画图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画图策略中的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接下来,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画图”策略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方面的作用。
首先,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通过自己画图的活动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设置一些情境或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心理障碍,产生寻求策略的需要,认识到画图策略的好处,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自觉使用画图策略。
其次,交流画图的方法,感受画图策略的多样性。画图策略包括线段图、平面图、立体图、集合图、统计图等多种形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画出不同类型的图来帮助自己分析、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策略,体验数学的价值和趣味。
接着,提供探索的空间,提高运用画图策略的能力。任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需要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为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各自创造潜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实现数形的转换,领会画图策略的数学思想。运用数形结合能使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直观,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分析问题时,注意将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将图形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或者将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画图”策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多加引导,适时渗透,使学生掌握“画图策略”的数学技能,逐渐具有应用有效策略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灵活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