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三年级了不会拼音声调老写错别字该怎么办成绩一直上不
在小学阶段,错别字的出现是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的出现会达到顶峰,尤其是在三年级这个阶段。到了四五高年级,错别字的出现又会逐渐减少。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和“疑难病”,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汉字本身的特点是导致错别字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汉字的结构复杂,结构成分多达1000个笔画,平均每个字有11画之多。同时,汉字的结构差异较小,一个字多一笔或少一笔,就可能成为不同的字或者不能成为字。此外,汉字中同音字数量众多,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的常用字733个,导致“一字多音(调)”和“一音多字”的现象。
小学生的心理原因也是错别字出现的原因之一。感知不精确和辨析不准确是小学生的知觉特点,容易导致在“荆棘”写成“荆刺”的错误,这是由于孩子空间知觉,尤其是左右方位知觉的不完善。注意力不稳定和粗心大意也是小学生的常见问题,外部因素的吸引容易导致错别字的出现。同时,记忆不清和似是而非地臆想也是问题之一,由于汉字音形分离,学生读出字音但记不清字形,进行类推导致错误。思维的定势影响也是原因之一,前一个字的字型可能影响后一个字的书写,如“批评”和“批抨”。
错别字的统计分析表明,小学生常见的错别字有“步、真、念、睡、赖”等20个,别字重现40次以上的有“多——都,正——真,正——直,在——再,以——已,又——有,密——蜜,今——令”等15个。为了防止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首先,根据字音特点记字形。通过声母和韵母的区别,可以区分一些相似的字,如“今——令”、“铃、岭、怜”和“吟、念、贪”等。
其次,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孩子如果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别字的出现就会大大减少。例如,“躁”和“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表示人脾气急躁;“燥”是火字旁,表示火烤后变得干燥。
再次,发挥想象记字形。通过合理想象,使容易出错的部分变得更强刺激。例如,“鸟”字中的“点”可以想象为一条吃到肚里的虫子,或者啄木鸟尖尖的嘴巴,或者啄木鸟的心。
最后,采用螺旋式复习法。为了减少错别字,需要经常性地复习巩固,以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螺旋式的识字复习法可以提高生字的识记和保持记忆。此外,多阅读课外读物,增加生字复现的频率,也是减少错别字的有效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