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的造型发展经历哪些发展历程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它反映着幼儿智力的发展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绘画上表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和形象期。
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绘画特征,探讨其变化发展规律,有利于实施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幼儿早期的绘画活动,是他们最初的绘画方式,虽然幼稚、单纯,但却蕴藏着幼儿智慧发展的火花。
这一时期的幼儿虽然语言和动作还不很协调、完善,但是他们对绘画却情有独钟。他们非常喜爱胡涂乱画,爱拿他们容易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钢笔、彩色笔等,在他们认为能画的纸、书、墙、桌面等材料上任意涂画。
幼儿这时的绘画内容是自己所想象的,而不是照物临摹的。他们的目的不在于画出与物体相似的形象,而只是借助这种画线活动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如果询问他们画出来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回答的与所画出的往往相差甚远,如“让我想想”、“你说呢”、“我不知道”。这充分表现出幼儿绘画带有明显的随意性、自由性和无目的性。
涂鸦期幼儿的绘画虽然比较杂乱,但是通过分析和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种表现特征:杂乱线、单一线和构成线。杂乱线是线条杂乱无章,不分横线、竖线、弧线、斜线等,线与线相互掺杂在一起。单一线是幼儿经过一段杂乱线绘画后,会自觉地反复同一动作,在纸上画出形状各不同的线。构成线是幼儿在具体的画面位置上,能够朦胧地表现出与客观事物和自己经验间有联系的线。这种构成是以符号的形式来表现的。
象征期是指四、五岁的幼儿已有了最简单的构思,能有意识地画出某一物体,偶尔能画出与物体相似的线条,线的凌乱程度减小,开始由乱线向规则线过渡。这一时期幼儿开始对绘画的工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定向选择,能初步根据不同工具进行不同种类的绘画。但绘画的随意性仍然很大,由于手的动作机能较差,还不能画出形象的物体,只能画出某物体的近似形,因此他们常常借助语言和动作以补充自己画面中表现上的不足。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