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4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要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警惕可能的不法侵害,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勇气。同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法律观念,尊重规则与权利。(2)能力目标:学生应具备基本的道德判断与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运用智慧与勇气与侵害行为斗争,提高与违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要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警惕可能的不法侵害,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勇气。同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法律观念,尊重规则与权利。

(2)能力目标:学生应具备基本的道德判断与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运用智慧与勇气与侵害行为斗争,提高与违法行为抗争的能力。此外,还需培养交往与沟通能力,提高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与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学生需了解可能遭遇的不法侵害和意外情况,提高防范意识。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并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

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关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导课

二、新授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关注一个故事。小丽通过网络结识了阿林,阿林约她去公园。根据你们的猜测,你们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一)提高警惕

1.播放影片,师:让我们看看故事的真实走向。

师小结:小丽轻易落入陷阱的原因在于思想上缺乏警惕,对网络交友缺乏认知。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2.讨论:网上交友应注意什么?

师小结:网络世界犹如万花筒,青少年需提高警惕。社会同样多彩复杂,亦存在阴暗面,我们需保持警觉,正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

面对不法侵害,小丽如何自救?小组讨论,指名分享。

播放影片,师:看看小丽如何逃脱。

面对不同情况,智慧自救尤为重要。播放录像,引导讨论。

面对不法侵害,应灵活应对,必要时寻求法律保护。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拓展

分享个人经历,讨论如何应对不法侵害。总结:提高警惕,用智慧保护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面对不法侵害,保持警觉,灵活运用智慧与法律。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4/2/1175423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