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文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4
行政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人类在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公务实践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权威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文。 它是特殊规范化的文体,具有其它文体所没有的权威性,有法定的制作权限和确定的读者,有特定的行文格式,并有行文规则和办理办法。 2012年4月 *** 中央办公厅、国

行政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人类在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公务实践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权威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文。

它是特殊规范化的文体,具有其它文体所没有的权威性,有法定的制作权限和确定的读者,有特定的行文格式,并有行文规则和办理办法。

2012年4月 ***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决定从2012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1996年5月3日 *** 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 *** 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停止执行。

写作要素

格式

行政公文的格式要素可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红色反线以上的各个要素统称眉首;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为主体;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为版记。

结构用语

公文结构的用语分为:一是开头用语,用来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伴随情况等。

如:为(了)、关于、由于、对于、根据、按(遵、依)照、据、查、奉、兹等。

二是结尾用语。

如:为要(荷、盼)、是荷、特此通知(报告、函告)等。

三是过渡用语。

如为(对、因、据)此、鉴于、总之、综上所述等。

四是经办用语。

如:经、已经、业经、现经、兹经、办理、责成、试行、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切实执行等。

五是称谓用语。

有第一人称:我、本;第二人称:你、贵;第三人称:该。

等等。

版头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上“文件”二字或者加上带括号注明的文种名称组成,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

联合行文,可用主办机关名称,也可并用联署机关名称。

发文字号

由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序号组成如:

渝府字〔2009〕23号

1、份号

标注同一份公文正本份数的号.在秘密以上等级公文中标引。

2、密级

秘密,机密,绝密

3、紧急程度

特急,急件

标题

1.规范式:三部分,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用于重要、庄重的公务

2.灵活式

A二部分:一是发文机关+文种

(以上标题下可加时间)

二是事由+文种

三是“转发+始发机关及原通知标题”

B一部分:只有文种

――常是不大重要的公务,带周知性

带发文机关的标题下面如写发文时间,则须用括号,公务须是重大的、庄重的。

文后不写落款及时间。

正文

1.主送机关(面向机关全体人员或者社会群体的,公务是周知的、重大的,常常不写;注意工作实际中组织关系)

2.正文

A.原由:一是依据:

#情况:叙述时间、单位、地点、人物和事件等;常用“目前…”类时间状语;简介人物及事迹

#文件:常用“根据…”;往往是一句话

#意义:议论:常用“是…”

#作用:常用“将使…”

二是目的:常用“为…”

原由部分可省略,或只省略依据、目的之一。

B事项:(内容多而重要的分条列项即列出层义,或用小标题或用句子表达)

1.并列式。

常见。

一般写的是公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

各部分相互之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

能够省略某一部分。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并列式内容之间的序码可用数字式,也可用分段式;段中并列的内容可用数字、分号(;),也可用句子并列式。

要求重轻有序:重要的放在前边,依次类推。

2.递进式。

一般写的是公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

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公文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某一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注意:自此以下常运用序码。

顺序是一、(一)、1、(1)共四层。

不重要内容分项可用分段甚至加分号(;)的形式。

C结尾:(可以不要)常见有:

一是各文种专用语如:“请予批准”、“特此通知”等。

二是希望、号召类。

从12类14种行政公文中选择出3种社会生活中常用的模式化如下。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4/2/1173855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