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28边缘系统笔记
踏入2021年4月28日,让我们聚焦于大脑深处的秘密疆域——边缘系统。这个高度复杂的组织,是高等脊椎动物智慧的核心,它融合了古皮层和旧皮层的演化成果,以及一系列至关重要的神经结构,与我们的情绪、行为世界紧密相连。
早在1878年,布罗卡揭示了"大边缘叶"的存在,随后在1937年,帕佩茨提出了边缘环路的概念,这一环路的核心包括了海马、嗅觉中枢和调控情感的杏仁核。1952年,麦克莱恩的"边缘系统"理论将这些部分整合,揭示了其在神经系统中的关键地位,尤其在处理情绪调节和记忆形成中不可或缺。
边缘系统犹如大脑的神经宫殿,由梨状皮层、内嗅区、杏仁核和下丘脑等结构构成,它们如同一条闭合的神经高速公路,与大脑的其他区域保持着广泛的通信。这一系统的作用非凡:一方面,通过下丘脑和脑干的桥梁,它调控着我们的内脏活动,比如心跳、血压的微妙变化;另一方面,海马则负责处理各种感官信息,从视觉到触觉,为我们塑造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
在临床研究中,边缘系统损伤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尤为显著。下丘脑和边缘中脑区,特别是那些与愤怒情绪紧密相连的区域,对于情绪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动物们自我刺激的频繁活动,每小时可达惊人的五千次,这背后的驱动者往往就隐藏在这复杂的神经网络中。
睡眠模式的守护者,后眶回和副嗅皮层,与边缘系统的互动也至关重要。一旦这些区域受损,可能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引发失眠的困扰。学习和记忆的奥秘则主要由海马一手操持,即使在新奇刺激面前,海马受损可能影响对新信息的反应,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则得以保留。
分子和细胞层面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海马在记忆形成中的独特角色。学习过程中,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增加,突触活动的活跃度也随之提升,这些微观变化共同构建了我们的知识库,支撑着我们的认知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