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在道德的起源和本质上有哪些根本性的不同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4
从道德的起源讲,西方道德观是以“自由”为逻辑起点的,并经历了三个过程:古希腊时期的对知识自由的追求的道德观,古罗马时期的对实践自由的追求道德观,以及近代以来对人性自由的追求的道德观.而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的道德观则是以追求“仁”为核心的,也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仁

从道德的起源讲,西方道德观是以“自由”为逻辑起点的,并经历了三个过程:古希腊时期的对知识自由的追求的道德观,古罗马时期的对实践自由的追求道德观,以及近代以来对人性自由的追求的道德观.而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的道德观则是以追求“仁”为核心的,也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仁者:爱人的先秦儒家道德,天道即人道的两汉道德,消极避世的魏晋道德、存天理、灭人欲宋明道德、反对封建礼教的明清道德.西方坚持个人主义的道德本位、采用思辨的思维与思维方式、以及注重法制的力量,中国文化坚持集体主义道德本文、采用思维与暗喻的表达方式、以及注重榜样的力量是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尊重差异、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可能是建立社会主义道德观的一种前提,也是一种态度.

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一般本质)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矛盾斗争。

4、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的特殊本质)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深层本质)

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道德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道德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体。道德作为实践精神,以其理想性、目的性指引人们的行为,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学习伦理学不仅仅在于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更在于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我们诉诸理智、情感,更要诉诸行动,自觉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4/2/1170851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