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理的含义:①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是事物的规律。③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气是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畴,是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有迹的;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是铸成万物的质料。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气为客,为后。几个主要方面:1、动静观2、格物致知论3、心性理欲论4、美学思想 在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对美与艺术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的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朱熹探讨了文与质、文与道的问题。认为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朱熹还多次谈到乐的问题。他把乐与礼联系起来,贯穿了他把乐纳入礼以维护统治秩序的理学根本精神。朱熹对“文”、“道”关系的解决,在哲学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前人。他对《诗经》与《楚辞》的研究,也经常表现出敏锐的审美洞察力。对儒学发展的影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