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课程存在哪些不足
1、教学理念转变不到位
有一些教师先入为主的引导,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可谓“穿新鞋,走老路,老路愈走愈不通”,或是编花环让学生钻,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
课堂上老师常按自己的见解来解释问题中的知识和现象,唯恐学生不懂,面面俱到,忽略了学生的感悟体验或认识。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对这一学科有特别的兴趣了。(在座谈时说,学生配合不好)这是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所造成的教学现状。
2、师生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
有的课堂“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假互动,无效热闹充斥课堂。为了将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创了诸如表演法、讨论法、合作法、演讲法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这些探索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因为教师理解的歪曲或把握不到位,使得这些方法的落实、操作存在很多弊端。
尽管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利用这个环节解决一些教学难点,突破重点,可是发现一些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做的比较牵强或是形式或是无病呻吟。
3、主体性被忽视
课标和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然而,还有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的现象。还有的教师在学生自学或活动时,提示过来提示过去,这样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甚至打断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思路。
4、教学的对象不是全体学生
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把眼光落到前几排或一少部分学生身上,不肯把精力施舍给坐在后面的学生,这样将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后面的学生爬在桌子上睡觉或说话或吵闹,没有象“洋思、杜朗口”那样在课堂上让学生都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5、课堂容量过小或过大
有的教师课堂环节松散,不够紧凑;还有的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较少,还完不成任务,如:一节课讲一首几句的短诗,学生当堂不会背诵;还有的教师课堂上现往黑板上抄题或板书较多的教学内容,浪费了很多时间,要想学洋思、杜朗口,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