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3
关于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如下: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

关于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如下:

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的次数是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是一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也被称为线性方程,因为在笛卡尔坐标系上任何一个一次方程的表示都是一条直线。组成一次方程的每个项必须是常数或者是一个常数和一个变量的乘积。

且方程中必须包含一个变量,因为如果没有变量只有常数的式子是算数式而非方程式。通常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即“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即“次”)。其标准形式是ax+b=0(a,b为常数,x为未知数,且a≠0)。

扩展资料: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起源

一元一次方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时期。公元820年左右,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一书中提出了“合并同类项”、“移项”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

16世纪,数学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1859年,数学家李善兰正式将这类等式译为一元一次方程。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3/2/1167813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