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中的八百里、五十弦分别用了何种典故
使用了“八百里”、“五十弦”两个典故。
1、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汰侈》记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bó”,分麾下炙”。释义:晋王恺有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2、五十弦:典出《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释义:太帝命素女奏五十弦瑟,由于太过悲哀,太帝禁而不能止,所以把她的瑟分为两半成二十五弦瑟。后常用以称瑟。亦指悲哀的乐曲,或美称音乐。
出自宋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原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释义: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扩展资料:
这两句渲染军中的战斗气氛,部队给养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响雄壮的战歌,以鼓舞斗志。
我们分明看到威武如山的军营里,斧戟从立,直指苍穹;旌旗翻飞,哗哗作响;将士们铠甲发亮,一个个雄姿英发。
这场面是何等壮观、热烈!
辛弃疾这样,曾经真的在沙场搏杀过的大好男儿,才能真正地领会秦王破阵乐的精髓,才能把那种博战沙场、搏击天地的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梦回吹角连营”,迅速回到了辛弃疾所熟悉的军营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百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十弦 (典故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