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的含义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3
《新城道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时所作。此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行经山道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描述了诗人准备进山时,雨水连

《新城道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时所作。此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行经山道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描述了诗人准备进山时,雨水连绵,但在黎明前雨声突然停止,天放晴朗,诗人认为是东风特意帮他吹散了积雨。这种诗意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和乐观态度。

颔联“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描绘了雨后早晨山中景色的焕然一新。山峦如同披着轻软的丝绵帽子,太阳挂在树梢,宛如一面黄橙橙的铜锣,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美。

颈联“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则展现了诗人行进途中所见的生动景色。矮矮的竹篱后面,山桃花探头探脑,红扑扑的脸儿满含笑意,溪边柳树自由摇曳,沙水清澈。这些细节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山野的生机与美丽。

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描述了西面山间农妇烧饭做菜、提篮走下的生活场景,以及农人在雨过天晴后忙着春耕的景象。这一联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在《新城道中》的第二首中,诗人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山人及其生活的反映,抒发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是这样崎岖而漫长。在面对山重水复、阴风惨雨时,诗人希望保持乐观的态度,寻找柳暗花明、雨过天晴的时刻。

首联“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诗人放松了缰绳,任由马儿沿着山里的小溪缓缓前行,陷入了沉思。在这样的时刻,诗人反思了自己的身世,思考着人生的道路。

颔联“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诗人以“散材”自喻,在宋朝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他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任地方官。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斗争的厌倦与对官场角逐的无奈。

颈联“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诗人想到了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以及为官清正的友人曹端友。临近新城,诗人沉思时却迷路了,这一联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人事中的思考与感悟。

尾联“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诗人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想法。在复杂的人间,诗人渴望找到一条宁静的归途,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3/2/1166106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