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重点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3
一、词类活用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6、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

一、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名词作动词,称呼

7、鸣声上下

上下:方位名词作副词,到处

8、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名词作动词,唱歌

9、醉能同其乐

形容词作动词,欢乐

二、一词多义

1、乐

(1)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第二个乐)乐趣。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玩乐。

2、名

(1)名之者谁:命名。

(2)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3、得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

(2)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 。

(3)卖炭得钱何所营:得到 。

4、意

(1)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

(2)每有会意:意旨 。

(3)此中有真意:心思。

5、高

(1)而年又最高:大 。

(2)风霜高洁:高爽 。

6、宴

(1)太守宴也:宴请 。

(2)宴酣之乐:宴会 。

7、出

(1)水落而石出者:显露 。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出来。

8、归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2)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 。

9、谓

(1)太守自谓也:命名。

(2)太守谓谁:为,是。

10、也

(1)环滁皆山也:表陈述 。

(2)山之僧智仙也:表判断 。

(3)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

三、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补充之后应是“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

2、倒装句

(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译: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  

(2)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3、判断句

(1)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者,…也”,表示判断。译:有个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了。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译: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扩展资料

醉翁亭记写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

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3/2/1165827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