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饺子的传说有哪些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3
著有《伤寒杂病论》的东汉医圣张仲景发明。赵普介绍,相传张仲景在南阳做官时,看到寒冬腊月,不少江边的穷人耳朵被冻僵,苦不堪言,便叫弟子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将驱寒药分发给百姓,取名“驱寒娇耳汤”。而这娇耳,便是饺子的始祖,只是它的馅料非同如今这般,主要是一些驱

著有《伤寒杂病论》的东汉医圣张仲景发明。赵普介绍,相传张仲景在南阳做官时,看到寒冬腊月,不少江边的穷人耳朵被冻僵,苦不堪言,便叫弟子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将驱寒药分发给百姓,取名“驱寒娇耳汤”。

而这娇耳,便是饺子的始祖,只是它的馅料非同如今这般,主要是一些驱寒的药材。传说病人吃下去娇耳后,两耳发热,浑身祛寒,很快病人们的冻疮就被治好了。

娇耳一说源于民间故事,“饺子之父”是否为张仲景还不能下定论,但可以明确的是,饺子一类的食物在汉末三国时期便存在了。三国时期,学者张辑著书《广雅》,其中就记载了一种称作“馄饨”的食物,与饺子非常类似;在《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水引馄饨法”,教人们如何煮馄饨。但在当时,一般老百姓还是吃不起馄饨的。

馄饨再一变,将馄饨包成月牙形,就和今天的饺子没有太大区别了。赵普介绍,这一转变大约发生在南朝末期、隋朝初年的时候。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就在其最有影响的著作《颜氏家训》中记载到,“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那时候的“馄饨”,基本都包成了月牙形。

扩展资料:

春节吃饺子的习惯则源自明朝。明朝皇宫会在半夜里包好饺子,还会在里面包一些碎银子,在天蒙蒙亮时送去给王公大臣、后宫佳丽们。到了清朝就更为讲究,除了须在大年三十晚上包好,还得在子时,也就是十二点的时候下锅开吃,取“更岁交子”的谐音,象征新年讨个好彩头。

参考资料:人民网-《断篇》:逢年过节吃饺子,霸占北方餐桌的饺子背后有啥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3/2/1161136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