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教案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教案
一、活动内容:
角色游戏《娃娃家》
二、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2. 培养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 提供各种玩具,如娃娃、家具、餐具等。
2. 让幼儿了解家庭生活的一些基本情况。
四、活动过程观察及调整:
1. 教师出示各种玩具,直接引入游戏。师说“今天我们来玩角色游戏,这些玩具可以玩什么主题的游戏?”
2. 师幼一起回忆上次游戏情况,指出游戏中的不足,提醒幼儿在这次游戏中改进。师:小朋友也发现了游戏时我们有些地方做得不够,这次游戏时我们更要改正了,做个讲礼貌、爱护玩具的好孩子,好吗?
3. 幼儿自选主题,合作布置游戏场景。
4. 引导幼儿分配和协商角色,可用“自报公议”、“猜拳”的方法解决。刚开始幼儿还在争吵着当同一个角色,在老师的建议下,学习着用谦让、猜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5. 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启发幼儿各游戏主题串起来玩。
6. 结束游戏:组织幼儿独立地、有条理地归类摆放玩具和整理游戏场地。让幼儿自评各自玩的游戏情况。
五、活动内容:
角色游戏:娃娃家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家庭生活的一些基本情况,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培养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提供各种玩具,如娃娃、家具、餐具等。
活动指导:
1. 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对家庭生活的兴趣,并提出游戏的要求。
(1)家庭中有哪些人?他们各自的角色是什么?
(2)家庭成员之间如何相处?
(3)认识家庭标志,认清家庭成员的用具,并看清使用方法。
2. 请3~5名幼儿游戏,按自己的意愿协商分配角色(爸爸、妈妈、孩子等)。
3. 爸爸、妈妈戴上帽子,等待孩子进来,请几名幼儿进入家庭,鼓励小朋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4. 游戏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爸爸、妈妈按一定的程序照顾孩子。
(1)爸爸、妈妈热情地迎接孩子,询问孩子的需求。
(2)爸爸、妈妈为孩子准备饭菜,照顾孩子用餐。
(3)爸爸、妈妈陪孩子玩耍,教育孩子。
5. 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其他幼儿进行观摩,并轮流进入家庭游戏。
6. 游戏结束时,教师对表现好的爸爸、妈妈给予表扬。
活动反馈: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家庭生活的一些基本情况,培养了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会忘记自己手中的用具是干什么的,教师适当的给予提醒。还有部分幼儿说到照顾孩子就怕,即使是假的,通过这次活动,部分幼儿觉得照顾孩子也不是很恐怖。幼儿通过这次活动也加深了对家庭生活的理解,目标基本完成。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