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3
这一章子路问何为“士”,得到的回答是什么呢?我们在前面看到子贡问何为“士”,得到的回答是如何作一个君子,这一次子路问何为“士”的回答其实也是一样的,说的还是如何作一个君子,只不过这一章偏重于君子相处之道。    君子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呢?应该如何相处呢?“子

这一章子路问何为“士”,得到的回答是什么呢?我们在前面看到子贡问何为“士”,得到的回答是如何作一个君子,这一次子路问何为“士”的回答其实也是一样的,说的还是如何作一个君子,只不过这一章偏重于君子相处之道。

  

  君子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呢?应该如何相处呢?“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

  “切切偲偲”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互相切磋,互相善责。君子之间不是没有是非,也不是不讲是非。人和人之间肯定是要有区别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的不同,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是一定会有所不同的,不同是正常的,同是不正常的。既然有观点上的不同,那么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那也是正常的现象。有了矛盾怎么办?有了不同的观点有怎么办呢?呵呵,该咋办就咋办呗。君子之间绝对不会强求同一,更是不能昧着良心说瞎话。明明看到对方错了,也不指出,反而在一边说风凉话,看热闹的肯定不止君子。所以君子之间也是要争论的,可能争论起来更激烈。比如对学术上的争论,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大师在学术上争论,那真的是寸土必争,毫不相让。这就是“切切偲偲”。

  

  君子有不同,所以必然是要争论的,必然是要辩论的。但是这种辩论,这种争论必须是要限定在观点上,限定在学术上。反对的永远是观点,而不是人。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那么就不是君子了。如果将学术的、观点的争论,演化成了人身攻击,那么就不是什么“切切偲偲”的问题了。那就是人品的问题了,不仅仅是不够什么“君子”,不够什么“士”的标准了,斗宵之徒也未必就如此。这样的事情我们看的也够多了,一些人吵起架来是没有什么原则的,最后都变成什么样子?有些可爱的人士,有些“大师”们在争论以后有事什么样子?最后的结果也许和市井泼妇没有什么区别了,或许还不如。连脐下三寸的勾当都扯出来了,那都是什么东西啊。

  

  君子有不同,君子有所争,君子可以直刺对方的错误。但是争论以后呢?君子之间不会因为争论以后就怎么样,也不会因此就伤害了互相的感情。争论归争论,朋友归朋友。都是对事而不是对人,那么就不会互相伤害,那么仍然会像兄弟一样和睦的。那就是“怡怡如也”,就是“像兄弟一样和睦相处”。呵呵,现在好像真的兄弟也未必和睦啊,为了房子为了遗产大打出手,对簿公堂的还少吗?见的多了,也就不奇怪了。但是兄弟真的应该这样吗?朋友应该这样吗?

  

  这一段讲的是什么?还是前面说过的那个“君子和而不同”。君子之间没有争论,是不正常的。做朋友也是如此,总是在夸奖你的真的是你的朋友吗?对你所有的意见都赞同的是什么人?其实我们都知道,那样的人或者是要有所求,或者是要看你的热闹。呵呵,看你都在悬崖边上了,还给你打气加油,鼓励你“跳啊,跳过去就会融化在蓝天里……”呵呵,这样的朋友还是少些的好,否则死得会很惨。真正的朋友必然是会实话实说的,即便说的东西你都不爱听,但是也要说的,这才是真朋友,才是真君子。可是我们有几个人愿意听实话呢?有几个人会说实话呢?实话又有几个人能接受呢?许多时候面子比里子重要的多啊!

  

  想要“和而不同”也真的是不容易的,但是为什么不容易呢?还需要我们自己想。当别人“切切偲偲”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接受呢?当别人有了问题之后,我们是不是会“切切偲偲”呢?“切切偲偲”以后还会不会“怡怡如”呢?这也是一个考试,连这个都达不到的话,还是不要妄称什么“君子”。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3/2/1155322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