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黔之驴是无辜的,你有什么看法
我为黔驴鸣不平
《黔之驴》的故事,对于大家并不陌生。人们一般借用这个故事来比喻那些貌似强大而外强中干的人;也常用“黔驴技穷”这一成语来比喻那些虚有其表、本领有限的人。
但我认为这个故事中的“黔之驴”是一个牺牲品,是一个惨死在“好事者”、“黔之人”和“黔之虎”手下的无辜者。可悲的是,它死了,不仅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反而它在死后却又成了一个无能的代名词,至今仍然背负着“技穷”的黑锅,
这不仅是对无辜者的不公,也是对弱者的冷漠。究其原因,黔驴之死是由于好事者错误的决策、黔之人的排斥和黔之虎的残忍共同造成的。
下面,不妨来让我们分析一下这则故事里面的几个角色。
一、无辜的、技未穷的黔之驴
黔之驴之所以无辜,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驴来到黔地,不是驴本身的意愿,这就象现在的劳动和人事部门引进人才一样,是由好事者引过去的。更像某些单位的领导调动手下的工人一样,是强制性地运过去的。它没有与好事者商量的余地,只有被动地服从。
其二,驴来到黔地,无用武之地,也不是驴本身的意愿。驴作为一个受指挥者,干什么和不干什么,这不能取决于驴本身,而取决于它的指挥者“黔之人”。“黔之人”让它驮物,它就得驮物;让它拉磨,它只得拉磨;把它放于山下,它只能呆在山下。
其三,驴来到黔地,更不愿成为“黔之虎”口中的食物。作为驴子,虽然身体庞大,但它从无害虎之心。是“黔之虎”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驴子挑衅,最终把它吃掉,变成了口中的美味。
驴子虽然惨死在老虎的口中,但它并不是因为“技穷”而死。
其一、驴之技,不因地点的变化而变化。驴无论在黔地与否,它拉车、驮物、拉磨的本领始终不变。这就像一个歌唱家无论走到哪里始终拥有演唱的本领一样。
其二、与老虎打仗,非驴之技。这就像司机拥有开车的本领、医生拥有治病的本领一样,驴子拥有拉车、驮物、拉磨本领。也同治病不属于司机的本领一样,与老虎打仗也不是驴的本领。
二、引驴入黔失败的好事者
好事者才是引驴入黔的失败者,是发生这场悲剧的主要责任人:
其一、他没有做好事前分析和考察。将驴引入黔地前,没有细致地分析和考察黔地是否适应驴子的生存、是否适合驴子发挥作用;“黔之人”是否了解驴子、是否能接纳驴子、是否会使用驴子。
其二、他没有做好事中控制。在“黔之人”不会使用驴子的时候,没能及时地教给他们使用驴子的方法。在黔地,驴子虽然不能拉车,但它还可以拉磨、驮物。不管怎么样,只要想办法,总能找到适合于驴子发挥作用的途径。
其三、他没有做好事后的补救。将驴引入黔地后“无可用”,这是“好事者”的失败。他不仅没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反而“放之山下”,任由事态向坏的方面发展,最终把驴子葬送在老虎的口中,自己也成为引驴入黔这一事件的失败者。
三、排斥新生事物的黔之人
黔之人对新生事物的排斥,是驴子无用武之地的主要原因:
其一、不能深入地了解新生事物。驴子有哪些本领?有什么习性?在黔地能干什么?最适合干什么?他们不知道。从“放之山下”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对引入黔地的驴子缺乏最起码的认识。
其二、不能正确地利用新生事物。他们不仅没有接纳能成为其得力助手的驴子,并为其提供和创造发挥其特长的环境及条件,反而对其进行排斥、弃之于山下,置其于危险境地,最终酿成了惨剧。
四、名利双收的恶虎
在引驴入黔这一事件中,最大的赢家就是黔之虎。它吃掉无辜的驴子不仅没有受到谴责和惩罚,反而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从而成了名利双收的主儿。
黔之驴与黔之虎相比,前者除了打不过后者外,它具有以下的优点和本领都是后者无法比拟的:
其一、驴子温顺,工作起来任劳任怨,且易于驾驭。
其二、驴子能够为人们服务。它能代替人们拉车、驮物、拉磨,减轻人们的体力劳动而成为他们的得力助手。
然而,一个温顺、听从指挥、任劳任怨的驴子,因为好事者的错误决策、黔之人的排斥和老虎的恶毒,而无辜丧命。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它在死后却背上了无能和“技穷”黑锅;而残害无辜者的老虎,却成了人们大加赞誉的对象。这不仅掩盖了好事者的错误决策和黔之人对新生事物的排斥,同时也把这场悲剧发生的原因错误地归在了无辜的驴子身上,使之蒙受了不白之冤!
试想,纵然是一匹千里马,如此地被好事者引入黔地,它也未必不成为老虎口中的食物,何况是一头驴子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