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渗透和情感培养的重要意义。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每一地区,都把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作为首要的问题,而德育对保证人才培养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 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 2、语文学科的课程特点、性质和总目标无不凸现着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 强调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它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 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 美的和谐发展。 3、当今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进行的“关爱生命发展”的教育科研和课堂教 学活动,以及创新教育思想,无不强调了人本理论中“人”的因素,强调了具有 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以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健康、完满的发展。而良好的道德修养、思维 品质和文化品位,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又是生命发展的基点和先决条件; 同样,如果没有思想的解放和丰富的情感,又何言创新呢? 二、德育包括的主要内容。 要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因素,首先要了解“德育”这个宽泛而又极易使某 些人产生片面理解的概念包括哪些方面。这个问题,屠关雄在《德育理论与实践》 一书中给了我们一个较完整和系统的答案。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政治教 育。即教育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了解当前形势等等。(二) 思想教育。即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灌输,进行科学世界观和人 生观的教育,初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三)道德教育。即培养学生为人民 服务的思想、集体主义观念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 (四)法纪教育。即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地同一切行为作斗争,养成遵 守纪律的习惯。(五)性格情感教育。包括对现实的态度,性格的理智特征、情 绪特征、意志特征,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了解德育的基本内容,可以使我们认识德育就是“道德教育”或“思想政治 教育”的错误性,避免在具体教育中的片面性,从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完整的有 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和情感培养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1、通过朗读训练进行德育。 小学课本中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生动优美,具有高度的思 想性和艺术性。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或指导学生有 感情地朗读,就能使人产生强烈的爱憎感情。通过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理解、想象,使学生懂得什么可恨,什么可爱;懂得什么应该批判,什么应该学 习;通过感受具体的形象和意境,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向 真、善、美靠拢, 屏弃假、恶、丑。 比如我们教学《革命烈士诗二首》时,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过反复 地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头脑中便会浮现出一个戴着脚镣手铐,满身伤痕的革命 烈士昂首挺胸,怒视敌人的不屈形象,同时学生的脑海中还会浮现出敌人卑劣、 残暴的丑象。这时学生的心里会不自觉地涌动着一股强烈的爱恨 之情,这种效 果是那种“这首诗赞扬了什么 ,揭露了什么”的说教方法永远达不到的。 再如教学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句时,可以通过反 复朗读、体味,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精神;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 通过对文中描写红旗、灯笼和描写人民群众掌声、欢呼声的句子的朗读,充分感 受新中国成立时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和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 感情。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