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聚定义
在星占学的术语中,"五星聚"是一个特殊且微妙的现象,其定义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的"北极五星"理论。"北极五星"位于北天中央,象征着天下民心的汇聚点,即"天心"。"五星聚"的真正含义是这五大行星(木、火、金、土、水)在天球上的相对位置接近到一个特定的角度,即以北极为中心,五个行星的距离之和不超过10度。这个10度的范围,是判断五星聚是否发生的关键标准,超出这个范围的聚现象则不被视为真正的五星聚。
据统计,《伐纣天象与岁鼎五星聚》一书中的数据显示,自6000年前至今,五大行星在10度范围内聚首的事件仅发生过9次,平均大约每666.7年出现一次,这与古代文献中提到的"五百年必有圣人出"和"天运大变"的周期相吻合。这一规律暗示了古代星占学家对社会变革周期的观察和期待,比如我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时代和夏商周的统治时期,基本符合这个周期。
然而,关于"五星聚"的定义,由于古代社会的政治环境,这一敏感的知识通常以隐晦的方式传承,尤其是在王朝统治时期。星占学家们为了避免触犯王权,往往不会直接公开表述或记录。这种知识的传承更多是通过个人研习和密传的方式,而非公开文献。因此,现代天文学史研究者们可能对古代文献未记载"五星聚"定义有所误解。
扩展资料
“五星聚”是指“天人合一”思想体系中的五大行星(木、火、金、土、水)密集聚合在一起的一种罕见天象,一种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星象,一种表达“天意”(即民意)的星象,它将导致的最严重后果是“王更纪”,或“改朝换代”。“五星聚”将导致改朝换代后果的理论依据来自远古的“天人合一”观念,即天体和人体有着对应关系(“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以及人类居住的土地与天星有着对应关系(即“星土”对应关系,包括一个恒星群与某一方土地的对应关系和五大行星与五方土地的对应关系。这种星土对应关系是由史前人类历史决定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