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注释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3
《战国策魏策四》选自西汉末年刘向编纂的史书,全称为《战国策》,分为十二策,记录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策略和历史风貌。唐雎,一名战国时期的士人,其事迹中著名的“不辱使命”体现了他在外交中的坚定立场。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嬴政,当时尚未称帝。《战国策》不仅对研究

《战国策·魏策四》选自西汉末年刘向编纂的史书,全称为《战国策》,分为十二策,记录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策略和历史风貌。唐雎,一名战国时期的士人,其事迹中著名的“不辱使命”体现了他在外交中的坚定立场。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嬴政,当时尚未称帝。《战国策》不仅对研究战国历史有重要价值,还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特点。

秦王派遣唐雎出使,唐雎坚决完成了使命,拒绝了秦王用土地交换恩惠的要求。秦王威胁要动用武力,但唐雎以“天子之怒”相回应,暗示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等刺客的故事,不惜生命抗争。他的行为使秦王色挠,最终长跪道歉,明白了唐雎的勇气和决心。

故事中,唐雎以布衣的身份,展现了士人的尊严和气节,他的行为让秦王认识到,即使是面对强大的秦国,也不能轻易侵犯他国的尊严。这段历史记载,不仅描绘了战国时期的冲突与智慧,也留下了关于勇气和忠诚的深刻启示。

扩展资料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标题为后人所加,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唐雎,也作唐且。不辱使命,不辜负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3/2/1141820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