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耕文明最早使用的工具
我国农耕文明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是耒耜,传说这一工具最早出现在炎帝时期。耒耜主要用于翻土,是一种古老的翻土农具。
钁最早出现在商代,春秋战国时期使用更为广泛。它形似镐,用于刨土。铜铲是商代的青铜器,也是一种用于铲土除草的农具。
牛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而脚踏耕具和犁耕则在汉代得到普及。都匀犁和镪犁(又写作“枪犁”或“戗犁”)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产自山西。
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是一种重要的翻土农具。耦犁则是一种二牛三人一组耕地的方式,盛行于西汉。
鐴土铁铧是秦汉时期的耕犁翻土器,而犁錧和犁鑱则分别出现在战国和周朝。竹莜和銍也都是翻土农具,分别出现于西汉和战国时期。
镰是周朝的除草工具,而疀则是一种没有出土文物的除草工具,大约时间在春秋战国。劐子也是一种翻土农具,出现在战国时期。
耨是秦代的锄草工具,而锄则是西周时代的翻土农具。耕作时,要用到弄碎土块、平整田地的工具,如先秦时期的耰和用来平田松土的农具——耰钼。
元代有记载的还有镫锄,具体出现时间不详。桔槔是春秋时期的原始井上汲水工具,而渠疏则是汉代的灌溉工具。
椟栌在秦汉时期较为普遍,而翻车是东汉时期的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水车的雏形在东汉造出,三国时期完善。水转筒车在隋朝兴盛于唐朝,是一种农业灌溉工具。
浙碓大约出现在元代,是一种翻土农具。代耕架源于唐代,改进于明代,是人力牵引的耕地机械。孔明车也是东汉造出雏形,完善于三国时期,同样是一种农业灌溉工具。
龙骨水车始于东汉,三国时期改进,是一种排水灌溉的机械。锸是汉朝的掘土工具,而铁锹在战国时期出现,西汉时期开始使用。
三脚耧在战国时期已出现,西汉时期开始使用。文献记载的六爪犁在汉朝出现,隋朝将其注释为“楎”。耙在北魏时期成为翻地农具。
连枷和簸飏最早大约在战国时期,最晚在汉朝。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簸飏则是去秕、脱壳的粮食加工用具。
杵臼是西周时期的臼舂捣粮食或药物工具,而石磨在汉代以后才被称为磨,汉代以前称“硙”。踏碓是西汉时期的发明,用于去秕、脱壳。
风车是汉代的机械灌溉工具,而颺扇大约源于西汉时期,是一种扬除糠秕的风力机械。耩、窍瓠和耘杷都是北魏时期出现的农具。
耘荡和耘爪在元代被记载,是水田中除草松泥和除草松土的农具。秧马是北宋时期的插秧和拔秧工具,而长镵在唐代已经出现。
踏犁和犁刀都是唐代的翻土农具,其中犁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蹚头的最早出土时间为北宋时期,用于疏松两侧的土壤,清除两侧的杂草。
推镰和青铜耨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翻土农具,麦钐和麦绰则在元代被记载,分别是割麦刀和收麦工具。麦笼同样在元代出现,也是收麦工具。
水碓魏末晋初时期就已经存在,是一种灌溉工具。水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靠水力推动的碾子,而船磨在元朝则是捣米器具。
碓机在西汉末年已经出现,是捣米器具。跖铧在元朝有记载,也是一种翻土农具。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