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里面为什么要"上口"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3
简言之,即凡是京剧语言中与普通话声、韵(声调除外)不同的那些字,就是上口字。换句话讲,上口字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字,古音来自《中原音韵》(或“中州韵”);方言来自鄂、皖、豫、苏等地。上口是顺口的意思。  普通话中: 声、韵母不能相拚有许

简言之,即凡是京剧语言中与普通话声、韵(声调除外)不同的那些字,就是上口字。换句话讲,上口字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字,古音来自《中原音韵》(或“中州韵”);方言来自鄂、皖、豫、苏等地。上口是顺口的意思。

  普通话中: 声、韵母不能相拚有许多,京剧语言中如果出不能相拚的读音的字,这就是上口字。例如,声母b、p、m、f与韵母ong本来不能相拼,但京剧中“蹦”读bong、“朋”读pong、“梦”读mong、“风”读fong,这就是上口字;再如,在普通话语系中,按规则声母z、c、s是不与齐齿呼、撮合呼的韵母相拼的,如果出现相拼的字,例如zian(箭)、cie(且)、siang(厢)、zü(聚)、cü(娶)、süan(宣)等,就也属上口字(这一类字同时也属尖音字)。当然上口字也有属普通话音节的.

  从声、韵拼读方法角度,上口字还可以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非普通话音节。

  (1)声、韵母虽均属普通话系列,但在普通话中无此拼合音节,例如be(白)、pe(拍)、me(墨)、kuo(科)、mong(梦)、zian(箭)、ciao(悄)、siang(相)等,此类上口字较多;

  (2)韵母虽均属普通话系列,但声母为方言母,例如ηai(爱)、ňian(蔫)、

  νi(尾)等;

  (3)声母虽均属普通话系列,但韵母为方言母,例如jiai(街)、xiai(鞋)、

  jio(觉)、qio(却)、xio(学)等;

  (4)声、韵母均为方言母,例如ňio(虐)。此类字只有个别字。

  第二类,普通话音节。

  属普通话音节,但在京剧中有特殊读法。例如“灯”不读deng而读den,“兵”不读bing而读bin,“生”不读sheng而读shen等等。

  上口字主要在京剧传统戏韵白和上韵的唱词中使用。

  1、用于合辙押韵。

  《天女散花》中天女唱【西皮流水】

  观世音满月面珠开妙相(siang),

  有善才和龙女站立两厢(siang);

  菩提树檐匍花千枝掩映(yang),

  绿鹦鹉与仙鸟在灵岩神献上下飞翔(siang)。

  ……

  2、上口字用在句子中,有的字可上口,也可不上口。例如《谢瑶环》“高拨子”“忽听得堂上一声喊”中的“喊”字,杜近芳不上口,唱han音,而李维康唱的是上口音xian。

  3、上口字与相邻的字连念感到别扭时,可以不上口。例如《西施》“每日里浣纱去又傍清溪”、《洛神》中“今日里众姐妹同戏川滨”、《洪羊洞》中“为此事终日里忧成疾病”、《辕门斩子》中“昨日里斩八将头挂帐外”,这些唱词中的“日里”二字相连,若“日”字上口,则感到舌头绕不过弯来,还不如不上口比较顺口。因而这个“日”字在这里就可以不上口。

  4、上口反而翘辙的可不上口。所谓翘辙就是跑辙、不押韵的意思。例如《吊金龟》中康氏念“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日”和“时”,“日”上口就不押韵(应当说不怎么押韵),不上口反倒押韵,因此还是不上口好。

  5、有些老的上口字也可不上口。例如“脸”读jian,“喊”念xian,“战”读zhuan或zhian,“龙”读liong等,使听、观众莫名其妙,因而以不上口为好。

  6、切勿按同音字类推认定上口字。有些字在普通话中是同音字,但在京剧唱念中却有区别。例如“知”与“之”、“出”与“触”、“书”与“梳”都是同音字,但在京剧中“知”、“出”、“书”是上口字,而 “之”、“触”、“梳”则不是上口字。比如“人生不知脸面”(《凤还巢》)中的“知”是上口字,而“口声声露出了离散之心”(《霸王别姬》)的“之”却不是上口字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3/2/1140955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