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案:光的反射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2
教学目标:1.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3.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教学用具:氦氖

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用具:氦氖激光器、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投影片、手电筒(玻璃上有1~2 mm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照镜子的常识,是否有注意到镜中的像与人的区别,然后进行游戏。

游戏规则:参加游戏的两人,一人扮演物体,一人扮演镜中的像,选定一个位置作为镜子,两人各自定位,然后,“物体”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其他人观察像的变化是否符合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说明: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巩固学习成果。游戏中,学生可以在“模拟”中学到的知识,很有趣,易于学生吸收。在游戏中,应先选定一个“物体”,再让其他学生在班中寻找“像”,选取身高、体态相近的学生,这是最佳选择者……游戏中,常出现“像”错误的动作,引发观众的笑声,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等距”“等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光的反射定律

1.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镜面反射平行光,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经验尝试自己总结光的反射定义,随后教师完善定义。

问题:大家能否找到我们身边的光的反射例子?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向同学们展示实验器材:平面镜、带刻度的白纸板、激光笔。

介绍与光的反射相关的术语:

法线:通过入射点并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猜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及其法线之间有什么关系?入射角与反射角有何关系?

实验过程:

1.先将白纸板垂直放置于镜面上。

2.用激光笔从一侧发射光线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线的走向,记录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并让同学们记录此时的入射角与反射角并填入表格。

提问:若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即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即反射角如何变化?

实验证实并记录变化后的角度。

点评:反射光线也会向法线靠拢,即反射角也会减小。

提问: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即入射角为零,反射光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即反射角如何变化?

实验证实并记录角度。

反射光线与法线也重合,即反射角也为零。

提问:当入射光线逐渐偏离法线位置时,即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如何变化?即反射角如何变化?

实验证实并记录变化后的角度。

反射光线逐渐偏离法线,即反射角也会增大。

活动:沿法线转动纸板,观察有何发现?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简便记忆方法: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注意:在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时,要关注因果关系。

探究点二 光路的可逆性

演示:如图所示,A点发出的光经O点反射后到达B点,在B点再放一光源,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C点,调整光线BC的方向,使其与BO重合,发现反射光线与OA重合,从而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探究点三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在教室内使用阳光或手电筒的光(若没有阳光可用)。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镜面方向,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会感到刺眼;用一张白纸代替镜面,从各个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光,同时墙上也没有明亮的光斑。

提问:这是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图说明原因,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反射面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

漫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反射面上,反射光不是平行的。

提问:我们为什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镜面反射,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巩固提高

出示练习。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2/2/1138892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