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手法之动静结合一点通!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2
中国古代诗词中,动静结合是一种独特的描绘手法,旨在通过动静相映,增强意境和形象的表现力。它在诗歌中既刻画动态场景,又描绘静态画面,两者相辅相成,使得“境界全出”。动静结合通常以静为主,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喧”与“动”的和谐,以静衬动,形成意境之
中国古代诗词中,动静结合是一种独特的描绘手法,旨在通过动静相映,增强意境和形象的表现力。它在诗歌中既刻画动态场景,又描绘静态画面,两者相辅相成,使得“境界全出”。动静结合通常以静为主,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喧”与“动”的和谐,以静衬动,形成意境之美。
具体手法有多种,如化动为静,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挂”字,静止的瀑布被想象成如挂白练般挂在山间;化静为动,如王安石的“送”字,赋予静止的山以运动感。还有动静相映,如杜甫《漫成一首》中的“沙头宿鹭”与“船尾跳鱼”,视觉与听觉的对比,更显趣味。以动衬静,如贾岛的“敲门”与王籍的“蝉噪”,通过动态元素突显静谧氛围。
刘攽的《雨后池上》中,一、二句描绘雨后池塘的平静如镜,是静态美;第三句东风吹动垂杨,第四句雨滴落入荷心的声响,是动态变化。整首诗通过“水面平”与“垂杨舞”、“明镜”与“万点声”的对比,展现了动静互衬的魅力,构建了一幅生动的雨后池塘春景图。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