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地貌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2
黄山地貌发育于花岗岩分布区(图3-18),以峰柱、峰林、峰丛、丘状穹状山峰为特色,形成于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图3-18 黄山花岗岩地貌黄山花岗岩的构造侵蚀峰林地貌,总体上呈中高外低的阶梯状展布,按其形态分类,主要有以下5类:1)锥状峰:由垂直的和倾斜的多组节理发育的
黄山地貌发育于花岗岩分布区(图3-18),以峰柱、峰林、峰丛、丘状穹状山峰为特色,形成于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
图3-18 黄山花岗岩地貌
黄山花岗岩的构造侵蚀峰林地貌,总体上呈中高外低的阶梯状展布,按其形态分类,主要有以下5类:
1)锥状峰:由垂直的和倾斜的多组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所构成,峰体高大,海拔1700m以上,底部基座和上部峰锥连成一体。山体顶部呈浑圆状锥形,坡陡,雄伟陡峭,主要分布在第二次侵入的中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及第三次侵入的中细粒斑状花岗岩中,以莲花、天都、莲蕊、云门、云际等大峰为其代表。
2)脊状峰:由沿一定走向呈脊状展布的花岗岩峰脊组成,并常与峰脊下平直的支沟相伴生,主要分布在第二次中粗粒似斑状花岗岩中,如圣泉、朱砂、眉毛、青鸾、紫石、清潭诸峰等,海拔1400~1500m。那些平行于峰脊的支沟,脊尖底宽,上陡下缓,横剖面似呈“U”形,有人认为属冰川作用形成的幽谷,有人则认为是流水侵蚀切割而成的山间谷地。
3)穹状峰: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分布于第一次侵入的二长花岗岩中,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m以下,地势相对低缓,坡度在30°~50°之间,峰顶多呈圆形,是山外丘陵与中央峰林之间的过渡地带,如香炉、布水、夫子、磨盘诸峰和黄山尖、贯顶、芙蓉岭等。在第四次侵入的岩体中,由于其位于复式岩体的中央,形成穹状的高山中央台地。
4)柱状峰:由密集发育的垂直节理经风化、崩塌形成的花岗岩石柱、石笋等,主要分布在第三次侵入的中细粒斑状花岗岩岩体内,如“十八罗汉朝南海”、“蓬莱三岛”等。
5)箱状峰:主要分布于第三次侵入的中细粒斑状花岗岩中,发育的垂直和水平节理切割花岗岩山体,形成了被节理、裂隙围限的岩块,如“牌坊峰”、“书箱峰”。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