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弓矢与赵普对比阅读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2
通过对比可知:  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    赵普年轻时热心于做官,对治学治国的文章研究的少,年老后热心学习,手不释卷,性格刚毅,是一位好官、清官。  1、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

通过对比可知:

  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

    赵普年轻时热心于做官,对治学治国的文章研究的少,年老后热心学习,手不释卷,性格刚毅,是一位好官、清官。

  1、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2、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注: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992年七月因病辞世,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年),追封普为韩王。次年,又诏普配飨太祖庙。

  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2/2/1133579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