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使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是什么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2
蛋白质的变性理论最早由吴宪于1931年提出,他认为蛋白质活性的丧失是由于其构象在特定条件下发生改变。与水解不同,变性不涉及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即肽键不会断裂,而是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中的次级键受到严重破坏。多种因素能够引起蛋白质变性,包括高温、极端低温、酸碱、重

蛋白质的变性理论最早由吴宪于1931年提出,他认为蛋白质活性的丧失是由于其构象在特定条件下发生改变。与水解不同,变性不涉及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即肽键不会断裂,而是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中的次级键受到严重破坏。多种因素能够引起蛋白质变性,包括高温、极端低温、酸碱、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甲醛、尿素、高强度辐射等。

高温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变性方法。在食品加工中,通过加热至高温可以变性食物中的微生物蛋白质和核酸,从而杀死微生物,成为一种有效的消毒手段。例如,烹饪过程中对鸡蛋和肉类进行加热,以及在医疗实践中使用酒精消毒,都是基于蛋白质变性的原理。

蛋白质变性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种类型。可逆变性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沉淀但空间结构未改变,当去除变性条件后,蛋白质可以恢复活性。一个典型例子是盐析,蛋白质在高浓度盐溶液中变性沉淀,但加入适量水降低盐浓度后,蛋白质会重新溶解并恢复活性。

不可逆变性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即便去除了变性条件,蛋白质的活性也无法恢复。例如,高温加热导致的蛋白质失活,即使之后降低温度,蛋白质仍然保持无活性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蛋白质变性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2/2/1130070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