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兼词"是什么意思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2
古代汉语中,有些字具有双重功能,融合了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字被称为兼词。常见的兼词有“诸”、“焉”、“叵”、“曷”、“盍”、“旃”。它们的发音常常是两个基础词音的组合,例如“旃”源于代词“之”和介词“焉”的合音,而“诸”则源于代词“之”和介词“于”(古
古代汉语中,有些字具有双重功能,融合了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字被称为兼词。常见的兼词有“诸”、“焉”、“叵”、“曷”、“盍”、“旃”。它们的发音常常是两个基础词音的组合,例如“旃”源于代词“之”和介词“焉”的合音,而“诸”则源于代词“之”和介词“于”(古音“wū”)的结合。然而,并非所有兼词都源于合音。兼词并非独立词类,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需要具体分析。
“诸”在句中可兼有代词“之”和介词“于”的作用,句尾时则兼代词“之”和语气词“乎”。如:“投诸渤海之尾”中的“诸”即为“之于”。而“焉”常用于句尾,可兼“于之”或“于是”、“于彼”。例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的“焉”兼“于之”。
“盍”、“曷”(“曷”通“盍”)是兼疑问词“何”和否定副词“不”的结合,如“盍各言尔志”。“叵”则表示否定和能愿,如“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而“旃”则少用,兼代词“之”和语气词“焉”。
通过比较“诸”和“焉”,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读音、位置和语法角色上的差异。总体来说,“诸”常出现在疑问句末和陈述句中,兼有“之于”或“之乎”的意义,而“焉”主要用作陈述句尾,充当不及物动词等的补语。其他兼词如“叵”、“盍”和“旃”也有类似的特性和用法。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滑轮组的公式中的S和h是什么
下一篇:胰岛素由哪个器官分泌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