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路基的碾压
在进行路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两边后中间”的碾压原则。1. “先轻后重”的原则指的是在初压阶段使用较轻的压路机,随着层位的提高,逐渐换用重量更大的压路机。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初始阶段不会过度压实,而随着层位的加深,逐步增加压力以达到所需的密实度。2. “先慢后快”的碾压速度原则要求在碾压初期使用较慢的速度,以便层位能够均匀压实。随着层位的逐渐密实,可以适当提高压路机的行驶速度,以提高工作效率。3. “先两边后中间”的碾压顺序是为了确保路基的边缘能够得到充分压实,防止出现边缘沉降。在压实作业中,压路机应始终保持这一顺序,以确保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碾压混凝土路面时,需要使用专门的压路机,这些机器通过振动和碾压的复合作用,将超干硬性的水泥混凝土压实成型。这种混凝土路面具有高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等优点,并且施工方便、开放交通早,还能节省大量水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其表面平整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且接缝处难以设置传力杆,因此不适用于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的面层,也不适合用作重交通的二级公路面层。碾压混凝土路面通常仅适用于二级及以下等级的公路和服务区停车场。
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技术难点在于实现压实度与平整度的协调统一。研究表明,施工的关键技术包括保持稠度稳定、实现摊铺均匀、确保碾压密实和充分养生。与普通混凝土路面相比,碾压混凝土路面具有以下特点:1. 施工工艺简单,劳动力需求少,劳动强度低,能实现快速施工,提高工程进度,具有较好的经济和实用性。2. 用水量少,通过振动碾压增加了密实性,能达到较高的强度,具有良好的抗渗性、抗冻性(加入粉煤灰可降低抗冻性)、抗蚀性。由于水灰比小,养生时间短,只需7天即可开放交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3. 碾压混凝土路面可减少纵缝和缩缝,减少接缝处的病害,如冲蚀、唧泥、脱空、断裂和错台等,从而延长使用寿命。4. 当采用双层复合路面结构时,不仅平整度、耐磨性、抗滑性、行车舒适性等性能满足要求,而且下层混凝土对集料要求不严格,可以使用非标准集料,可掺加粉煤灰、煤渣和织物碎料等,大幅减少水泥用量(可使用低标号水泥),降低工程成本,节省投资。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