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小学希望生的转化工作
如何做好小学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形成原因各不相同,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切忌眉毛胡子一起抓,应该有意识地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育,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和条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一、要以心换心,以情感人
人总是有感情的,感情是师生沟通的桥梁,真情是转变“差生”的催化剂。“差生”之所以“差”,往往是因为在感情上存有障碍。他们一般受到家庭、学校、教师、同学的歧视,生活在冷漠和孤独的环境中,从而产生厌学等消极情绪。学生一厌学,捣乱课堂纪律、逃学上网、打架斗殴、结伙偷窃等往往接踵而来,让教师、学校为之苦恼。 怎样才能转变“差生”呢?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多深入学生,了解“差生”产生消极情绪的种种原因,做他们的朋友,多找他们个别谈心,讲学习,谈理想,多讲他们身边的成功事例,千方百计让他们向老师倾吐心声,放下心中的垒块,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确定奋斗目标,鼓励他们在音、体、美、劳等方面发展自己的专长。只要教师用真情与他们交朋友,在交谈中多表扬他们的闪光点,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这样,“差生”一旦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内心就充实了,就会改正以前的错误和不足,努力进取,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二、善于挖掘和赞赏“差生”的闪光点
对于已有“差生”意识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主动积极上进。首先,要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障碍。教师不能想着他们是“差生”而瞧不起他们,对他们挖苦和讽刺。要让他们感觉到犯了错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改正缺点仍是好学生。其次,教师要与他们交朋友,让他们相信老师,乐意在老师的帮助下卸掉包袱,要求进步。凡是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赞赏的。而所谓的“差生”平时几乎得不到老师赞赏,有些总认为他们一无是处,习惯于批评和斥责他们。“差生”真的就没有值得赞赏的地方吗?回答应是否定的。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就会发现“差生”有许多优势潜能。去年,我曾在班上开展“我之最”、“我也行”、“我会表演”等活动,发现以前被认为是“差生”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绝活”、“绝才”。几个原来我认为已是无可救药的“差生”,居然纷纷露一手,有的剪纸,有的画画,有的表演独唱等,赢得了师生们阵阵喝彩。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这时,我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赞赏他们。由于他们在活动中显示了自己的本领,其他同学对他们再也不另眼相看了。他们很有成就感,自信心大增。从此,这几名“差生”再也不违反纪律,上课也不再故意捣乱;做好事的队伍中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经常主动向我请教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后来,其中两人考上了重点初中。
三、对待 “差生”要宽容
教师对学生要宽容,对待“差生”更应宽容。不少教师对“差生”的教育有一种急躁情绪,总想两三天就让他们转化过来,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教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持之以恒地帮助“差生”改掉各种恶习,循序渐进地让他们克服不良陋习。应允许他们反复犯错,在反复中看到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由此产生自尊心自信心,坚决改错,最终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教师要与“差生”的家长谈心,让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和希望,提醒家长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并且愿意与老师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四、做好家、校配合,共同教育“差生”
要让“差生”真正“回头是岸”,单靠教师和学校做转化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大力配合。“差生”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更不能游离于社会而成“真空人”,他们总会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所以,要转化“差生”,就必需争取家庭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共同教育好后进生,帮助其成长。
总之,后进生的心理非常复杂,转化后进生的方法也有很多。关键是班主任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正确分析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不断探索有效的积极的教育方式,才有可能使后进生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胜利的彼岸,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