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教学反思
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中,《夸父追日》 是一篇以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的课文。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想象力的无限丰富。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的目标是让学生:
准确识读“迈开长腿、举起手臂、伏下身子、抛出手杖”等动宾短语,理解“虞渊、渭河、大泽、瀚海”等表示江河湖海的词语,熟悉拟声词“咕嘟咕嘟”,并联系上下文理解“颓然”的含义。
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关键词句深入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之处。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夸父追求光明,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领悟夸父的精神。教学难点是通过理解关键词句,深入感受神话传说的神奇,以及夸父身上的精神。
课堂上,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成功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开始时,我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神话故事,揭示课题。由于学生们对这几个神话故事中的角色较为熟悉,导入过程比较顺利。随后,通过自读提示,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词语积累,并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然而,可能由于准备不足,某些环节未达到预期的流畅度。在感受神奇、体会精神的环节,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找出感受神奇的句子,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课堂反应并未如预期热烈。可能是因为我的状态不佳,或者学生对神奇之处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指导朗读时,部分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表现出了神奇之处,如果我能更加投入,学生的发挥或许会更好。
课堂的拓展部分,让学生续写神奇故事,看到部分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写出了精彩的作品,但仍有部分学生想象力不足,作品不够出色。这不仅体现了课堂的生成,也反映了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
在课堂结束前,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夸父逐日》的真实背景,旨在让孩子们更全面地了解故事,无论是历史的真实,还是神话中的虚构,期望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