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乘法找规律说课标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2
一、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5页。二、教材简析“找规律”是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5页。

二、教材简析

“找规律”是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教材设计了“算一算”、“试一试”、“练一练”等算法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探索交流、概括总结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在这些算法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2、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基础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男女同学抢答比赛及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实践机会,在探究过程中理解计算的规律。

3、练习设计层层深入,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现我的备课精神:

(一)复习导入

1、直接说出得数。

9× 6 = 24×2 =

17×3 = 8×11 =

40×4 = 12×3 =

5×61 = 12×3 =

2.说出下面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40 × 4 = 160

在乘法算式中乘数与积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找找乘法计算中的规律。

(二)探索规律,归纳方法

师: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算式,并思考这些算式的特点。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师: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这些算式吗?请同学们拿出题单1,仔细地计算。

(师巡视,并表扬计算快的学生。一分钟后老师请同学开始汇报计算结果。)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生1:等于5、50、500、

师:那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算这道题的吗?

(学生说算法。)

师:你们计算得又快又正确,在计算过程中肯定有一定的规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找这些算式里面的乘数和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好不好?(好)师板书课题:找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大约三分钟左右请学生汇报:)

w 5 × 1 = 5

w ↓不变 ↓×10 ↓×10

w 5 10 50

w 3 × 2 = 6

w ↓不变 ↓×10 ↓×10

w 3 × 20 = 60

w 12 × 4 = 48

w ↓不变 ↓×10 ↓×10

w 12 × 40 = 480

试练:

150×30 =

150×40 =

为什么150×40=6000的乘数一共有2个0,可乘积6000中却有3个0?是不是算错了?

(总结规律,归纳方法:计算时可以先把乘数0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被省略的0就可以了。)

(三)巩固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做一做

80×10= 60×20=

50×40= 700×20=

90×90= 40×80=

24×10= 12×200=

2.根据每组中的第一个算式填空。

12×3 = 36 5×13 = 65

( )×30 = 360 5 × ( ) = 650

( )×30 = 3600 5 0× ( ) = 6500

3.买大号运动服25套,小号运动服45套。

(1)两种运动服各付多少钱?

(2)一共应付多少钱?

五、对比分析

1、目标实现的自我分析

本课的教学实践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出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轻松、活跃。

2、动态生成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对于适当的刺激会有较大的反馈。因此生活化生动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无需过多的引导,老师教学上的放,反而会引发孩子们意想不到的精彩表现,成为老师教学设计的动态延伸。

3、成败得失的分析

本节课的亮点:

(1)、教态优美,语言标准,清晰,声音动听,板书漂亮,基本功很过硬。

(2)、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亲历计算、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方法等数学能力。

(3)、总体设计具有一定的逻辑思想,从自主尝试--探索规律--回头验证尝试,其间很具有比较性,学生对自己所探索的知识印象深。

(4)、练习量大,比赛形式好,学生求异思维在这一环节发展的好。

(5)、感觉算法教学到位,师生共同探究、参与,很深入;

(6)、课堂引导较开阔,学生创新思维表现很好。

需改进的地方:

(1)、算理讲得不够深入,如在比较找规律计算题时,应引导学生说出比较迁移的算理较好,如5乘10较5乘1扩大了10倍,相应的积也扩大10倍,更利于算法的掌握。

(2)、有一点契机没有捉到,有一位同学讲到25乘32,我没有对那位学生及时表扬,没有关注到细节。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2/2/1120375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