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朗读好短文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2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该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看似简单的要求,要做好却真的很难,因为我经常听到学生要么是唱读课文,要么是一字一顿地读课文。他们读错了吗?好像没错呀,既没添一个字,也没漏掉一个字,标点符号的停顿也读出来了,听起来还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该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看似简单的要求,要做好却真的很难,因为我经常听到学生要么是唱读课文,要么是一字一顿地读课文。他们读错了吗?好像没错呀,既没添一个字,也没漏掉一个字,标点符号的停顿也读出来了,听起来还读得相当整齐,但你说他们读得好吗?当然不好,因为学生们没有掌握朗读课文的技巧。那么,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为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只有有欲望才能愿意去做,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乐意去学,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确保其主动地学习朗读。如教师以清新、流利、包含情感的语气范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充分感受到课文的意境,体会到文字的美妙,一种对美的追求油然而生,就会产生出读的欲望。小学语文书中,有许多课文都配有色彩鲜明的插图。教师在教学时可将插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接触课文。这样自然会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与此同时,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欣赏、品味体验,激起朗读的兴趣,从而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教学是一门艺术,中低年级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讲求语言艺术,不吝惜表扬,多给学生以鼓励。在朗读课文前,教师可创设各种活动,适当激起学生的激情,比如:咱们比一比,看谁是优秀的播音员。在朗读完后,要及时给予肯定。诸如:读得真棒!让人听得都陶醉了!孩子在表扬中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更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以后在朗读方面就会更加努力。

二、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学生虽然有朗读好课文的欲望,但没有掌握好朗读的技巧,也同样不会朗读好课文。学生们在刚开始学习时,最先接触的是一个一个的生字,如果学生在朗读时,老师没教给朗读的方法,学生就会一字一顿地高声读课文。所以,学生在初次朗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应给学生提出朗读要求,如读课文时不能添字漏字,要读出标点符号的停顿。在这一点做好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学生提出要求:一句话中的词语或词组应连起来读。然后老师示范读,学生模仿读,这样逐步训练,学生就不会一字一顿地朗读课文了。

三、培养学生朗读出情感

很多的学生在朗读时并不知道怎样读出情感。中国的语言丰富,朗读时词语的轻重不同,意思也往往就不一样了。如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不怕鬼》中我不怕鬼这个句子,如果我重读,那意思表达的是我不怕鬼,而你或他就怕鬼;如果不怕这个词重读,那么强调的就是我不怕鬼;再如鬼这个词重读呢,那就是强调的我不怕鬼,可能就怕其他的东西。而文章的意思是强调不怕,那么正确的读法应选第二种。可见在朗读的时候,老师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意,读好词语的轻重,才能读出文章的味来。一首歌的曲调要有起伏,这支歌才动听,同样,朗读课文除了把握好词语的轻重之外,还应准确把握文章表达的情感,在朗读中让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只有入情入境才能真正掌握课文内容、把握情感。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才是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之,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不同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无穷魅力。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2/2/1113250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