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排众愤独共议人能拼成什么成语
人神共愤 独排众议
人神共愤
rén shén gòng fèn
【解释】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出处】《旧唐书·于柚传》:“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独排众议
dú pái zhòng yì
【解释】排:排队;议:议论、意见。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结构】动宾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众人争论、研究问题的场合。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2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