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史纲写作《东北史纲》之缘由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2
傅斯年在“九一八”事变后,提出“书生何以报国”的论点,认识到史学在国家兴亡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介学人,他紧握手中笔,向帝国主义宣战,写作《东北史纲》以尽其所能。这一动机源于他认为,尽管东北史事与当前经济政治关系不大,但史学研究仍能激发国人的爱国情怀。他强调

傅斯年在“九·一八”事变后,提出“书生何以报国”的论点,认识到史学在国家兴亡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介学人,他紧握手中笔,向帝国主义宣战,写作《东北史纲》以尽其所能。这一动机源于他认为,尽管东北史事与当前经济政治关系不大,但史学研究仍能激发国人的爱国情怀。他强调,中国并非必亡之国,尽管有的国人对时局无知,但并非全部,如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的英勇表现即是明证。关键在于引导百姓起来反抗,通过知识教育,增加国人对抗日的决心。此外,面对日本人为其侵略中国东北地区制造的舆论,傅斯年决定编写《东北史纲》,以历史事实说明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他联络了多位学者共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第一卷。此书用大量不容置辩的历史事实证明了东北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傅斯年在书中说明了本书所用材料的三个部分,包括以前代的正史和通鉴等材料、明清两代的新发现材料以及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学问中的证据。他旨在给人们一个明了的、先入为主的思想意识,证明东北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反击日本人的阴谋,同时也为李顿国联调查团提供历史根据。

在撰写《东北史纲》的过程中,傅斯年深刻认识到,东北地区的历史研究对于中国的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他通过详尽的史料分析和严谨的历史考证,展现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事实对于当时以及后世的中国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东北史纲》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激发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的工具。它提醒人们不忘历史,铭记国耻,从而增强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信心。

在编写《东北史纲》时,傅斯年不仅关注历史事实的呈现,还注重史料的来源和可靠性。他引用了正史、通鉴等传统文献,同时注重发掘明清两代的新发现材料,以及借鉴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力求全面、客观地展现东北地区的历史。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学术严谨性,也体现了跨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傅斯年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民族尊严的捍卫。

《东北史纲》的出版,不仅为研究东北地区的历史提供了一份权威的参考资料,更为当时和后来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历史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它提醒人们,无论面临多么艰难的挑战,只要团结一致,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东北史纲》中汲取智慧,以历史为镜,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扩展资料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此时傅斯年正于北平(今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并兼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民族危亡之际,面对日寇铁蹄肆意践踏我国东北地区,以及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傅斯年深刻意识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首要任务。因此,针对日本“满蒙在历史上非中国领土”的谬论,他联合史界学人撰写《东北史纲》一书,用铁的史实证明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为民族和国家的完整与独立做出一份贡献。[1]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2/2/1109846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