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第一中学的办学条件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教室76间,生物、化学、物理试验室共16间,美术教室1间,音乐教室1间,舞蹈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3间,天文观测台1个,图书室阅览室3间;建有教学楼(两栋,可容纳学生3000余人)、科技馆、综合楼、宿舍楼、具有湖南省4A级资质的食堂(可供1200人同时就餐),300米田径运动场。 高考成绩 2014年,一本上线43人,二本上线166人,陈博川(女)以691分夺得湖南省文科状元。
2011年,558人参加高考,一本上线29人,二本上线119人,三本上线329人,本科上线率59%。
2010年,539人参加高考,一本上线40人,二本上线130人,三本上线322人,本科上线率59.7%。 素质成绩 项目名称获得者湘西州第七届高中生篮球赛女子组第二名 校女子篮球队湘西州第七届高中生篮球赛男子组第六名校男子篮球队第八届全国冰心青少年文学大赛金奖 张利俊(另有四十名获银奖)2011年湖南省综合实践成果评选活动一等奖(4个) 第三十二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银奖 朱德培、龙子瑜、游琳第三十二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绘画银奖田莉君 以上资料参考自吉首市一中官网 校徽 吉首一中校徽由学校美术老师李林华设计,其设计理念:
1.吉首市第一中学为湖南师范大学第五附属中学,所以该标志采用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校徽的大体外型作为主观图形,较好地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标志的主体图形采用了学校新校门的主建筑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并使其简化明了,具有较强的易辫性。其形状如火炬,似奖杯,更是一醒目的阿拉伯数字“ 1 ” ,意为“一中”。红色小球象征“太阳”,喻意着一中的明天将更加辉煌,它同时象征着热情、奔放、进取及奉献。
3.主体图形屹立在隆起的山丘上,面临兰白相间的峒河之水,形象地说明了一中的地理环境,傍山依水,风景秀丽,也喻意着这块人杰地灵的圣地是青年学子放飞理想的摇篮。
4.标志下方是一本翻开的书,书的底下是两辫新芽,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该标志的用途及所承载的内涵。
5.标志的文字内容共两部分,其中以黄永玉先生为学校题写的校名“吉首市第一中学”放在标志上方的弧线中,另外在标志的下方出现“1955 ”年代的阿拉伯数字,其意为该校建校年代,它丰富了标志的内容。
6.整套标志图案简洁明了,色彩典雅大方。 校训 教必以正,学必以勤
校训含义:吉首一中校训有别于其他学校仅仅针对学生提出,吉首一中的校训既面向教师又面向学生。面对教师,校训提出“教必以正”,来源于《孟子》的《离娄》一章:“教者,必以正”,提出要求“教育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希望教师能够以学生特性分别施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教育,教授正确的道理。面对学生,校训提出“学必以勤”,此句来源于王夫之《学规类编》:“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教导学生“思路遇见困惑时,就必须勤奋学习”。 校歌 峒河之滨,一心阁下,这里是我们可爱的家
两岸青山,遍地鲜花,这里是我们美丽的家
菁菁校园,菁菁校园,镌刻着春秋冬夏
朗朗书声,朗朗书声,诉说着花样年华。
清秀亭中,银杏树下,这里是我们温暖的家
激扬文字,意气风发,这里是我们成长的家
啊~同学少年,同学少年,伴随着我们长大
吉首一中,吉首一中,激励我们奋发
教必以正,学必以勤。让严谨的校训发扬光大
满腔热血,振兴中华,让明天的希望在这里发芽
教必以正,学必以勤,让严谨的校训发扬光大
满腔热血,振兴中华,让明天的希望在这里发芽 社团组织 该校于2012年12月开始组织及引导学生创建创建社团,始创建社团九个,后陆续创建至十二个。 社团类别社团名称文学文化类晨光文学社、汉服社音乐体育类音乐社、篮球社、足球社、乒乓球俱乐部兴趣爱好类“枫溪居”动漫社、DIY手工坊、鬼步舞蹈社、sun shine青年志愿者协会、Artsy涂鸦社、魔术协会以上资料来自吉首一中官网 文化活动 该校每年开展大小型文化体育活动11种,活动面向学生及教职工。 活动名称活动开展时间艺术节 每年一届,每年11月~12月期间开展,分学生部分,教师部分学生科技节每年一届,每年11月期间开展学生英语风采大赛每年一届,开展时间不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两届,每年暑假及10~11月份期间开展学生社团文化节每年一届,每年11月份期间开展运动会每年一届,每年秋季开展,分学生、教师两大部分教职工篮球大赛每年一届,每年4-5月期间开展以上资料来源于吉首市第一中学官网 文化刊物 学校有文化刊物《晨光》,创刊于1995年,除特殊情况外每年发行4期,截止至2014年11月,《晨光》已出版73期。刊物由晨光文学社主办,吉首市作协副主席宋国童,朱安松主编。《晨光》以刊登学生及教师文学作品为主,间刊有部分校园新闻。2014年5月下旬,《晨光》正式在全国出版发行。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