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附中初中部概述
江西师大附中,位于南昌市北京西路立交桥东侧,创建于1954年9月,原名江西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是江西省内享有盛誉的优秀重点中学。学校近五十年的发展,凭借其强大的师资力量、高质量的教学、优良的校风和源源不断的人才,赢得了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赞誉。
目前,江西师大附中设有初中部和高中部,两者独立管理。学校自创办之初仅有初中部,随着学生人数的增长,规模逐步扩大,1956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成为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遭遇严重破坏,于1968年下迁至江西靖安县与靖安共大合并。1969年6月,学校从靖安共大分出,改名为靖安五七中学。1970年,学校先改名为靖安东风共大,后又再次并入靖安共大。直到1973年9月,学校迁回原校地址,恢复了“江西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名。复校时期,学校设施破旧,设备缺失,教职工住房简陋,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以校为家,不畏艰难,教学认真,工作尽责,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1983年7月,随着江西师范学院的改名,学校也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88年,校党总支部改为党总支,同时试行校长负责制。
目前,江西师大附中设有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勤工俭学办公室、工会、团委等7个职能部门和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史地、生物、音体美、电教等9个教研组。在校学生2900余人,共有47个教学班(其中初中部14个、高中部33个)。在职教工187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省优秀老师3人,市学科带头人11人,高级教师68人研究生学历12人,大学客座教授、硕导6人。现任校长汤赛南,党总支书记高修定,副校长张国新、方强生、胡云翔。
江西师大附中坚持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职工中大力开展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创先争优活动,构建了一支思想素质好、学历层次高、教学水平精、综合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他们敬业、爱校、团结、进取、恪尽职守、淡泊明志、爱生如子,甘为人梯,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广泛赞誉。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方向,突出课程结构改革,完善学科类、活动类两个系列的课程,形成了“重基础、大面积、有个性、显特长”的办学特色,实施素质教育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新的教育理念在不断的提升。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健康成长。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为中心,培养学生“做有责任的中国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系列教育活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求知热情和参与意识,同时,调动社会各种教育力量协调配合,形成了学校、班级、家庭及社会齐抓共管的思想教育工作网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立志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自恢复高考以来,历年高考升学一直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先后有7人夺得江西省高考文、理状元,保送生累计500余人。在学科竞赛中,先后有6人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的奥赛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获得中国队组队选拔赛数学个人第八名、物理个人第七名、计算机个个第六名的好成绩。体育竞赛成绩突出,自1984年以来,18次获得南昌市中学生田径比赛团体冠军。学校多次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嘉奖,先后被评为:南昌市红旗学校、南昌市文明单位、江西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科研兴校先进单位、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体传校、全国学习科学实验学校等。在2002年高考中,考取北大、清华13人,为全南昌市上北大、清华人数的一半。两位同学分获南昌市文、理科状元,文科班有2人进入全省前十名,理科有2人进入全省前五名,文理科600分以上考生81人,提前录取北大、清华等名校的保送生13人。在2008年高考中,共有721人报考(均为应届生),其中,周廷弢同学以693分的成绩荣获全省理科状元。高考600分以上的考生46人(不含保送生),比例为全省最高。一本上线337人,上线率46.74%,稳居全省第一。
素质教育是时代对基础教育的必然召唤。江西师大附中正在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和完善素质教育运行的机制,探索出一条育人的成功之路。学校将继续致力于党的教育事业,立志培养学生做有责任的中国人,发扬“开明、求是”的教风,“文明、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江西师大附中的校训:“做有责任的中国人”,校风:“勤学,善学,乐学”。附中的学子们都为之不断奋斗,努力着!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