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立身,昔日“四大工学院”之首的大连理工大学有多强
大连理工大学,国内理工名校,被誉为“四大工学院”之首,是“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坐落在东北城市大连,这所综合性大学以工科见长,学科领域广泛。
凌水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三大校区构成了大连理工的办学格局,汇聚了强大的教育资源。在这片沃土上,5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追逐梦想,15位两院院士领衔的顶尖教师团队指导他们探索真理。
科研是大连理工的强项,国家级研究平台如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是攻克世界难题的重要力量。在“国家三大奖”中,大连理工以30项第一完成单位的成绩位列前茅,其中“大连理工大学高性能精密制造创新团队”在2019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展现了团队的实力。
在“双一流”评选中,大连理工的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入围“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在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被评为A类,4个学科领域位列世界前1‰,充分展示了大连理工在工科领域的强大实力。
大连理工不仅在学术领域卓越,也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国产大飞机C919的顺利交付,到国产航母、港珠澳大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国之重器的诞生,都能看到大连理工师生的智慧与汗水。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大连理工的前身大连大学工学院作为第一所现代化正规大学的工学院诞生,汇聚了王大珩、钱令希、毕德显、张大煜等众多行业翘楚。他们搭建了强大的师资团队,培养出无数栋梁之才,包括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彭士禄,空气动力学家俞鸿儒等。校友中不乏杰出人物,如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董事长许宪平等。
半个多世纪以来,大连理工人与国同呼吸,不断突破技术难题,创造了诸多科研成果。从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到第一根无缝钢管,每一步都彰显着大连理工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
展望未来,大连理工将继续秉承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带来更多惊喜。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