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号卫星星座计划的先导星用途是什么
在第三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于4月24日举行了“中国航天日”西安分会场主题活动——“一带一路”微小卫星论坛。该论坛在西北工业大学举办,期间发布了“陕西一号”卫星星座计划,并启动了“中国微小卫星大会”。先导星“西安一号”A星和B星的研制正在顺利进行中,并计划于2024年6月发射入轨。这两颗卫星将主要对陕西省的大气雾霾、水资源污染等情况进行全面监测,为西安市的“铁腕治霾”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为“陕西一号”星座计划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基础。“陕西一号”卫星星座计划将分三期完成,其中第一期计划由72颗低轨道国际标准立方星组成,逐步建成包含256颗卫星的星座。星座建成后,将能够对陕西省全境及“一带一路”全域地区进行高频度、重访的遥感监测,并根据国土资源普查、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农林水利需求等提供即时、详细、直观的图像信息。这意味着陕西省将拥有自己的星座。据立方星是一种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低成本微小卫星,1U立方星的体积为10厘米×10厘米×10厘米,可根据用户需求配备不同载荷进行扩展。立方星因其高标准化程度、低成本、体积小等特点,已成为微小卫星发展的重要方向。自2016年以来,西北工业大学已成功研制并发射了世界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行云试验一号”以及欧盟QB50计划“翱翔一号”三颗立方星。由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翱翔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的“陕西一号”星座计划的研制工作正在进行中。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表示,西工大是我国最早开展航天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国内高校之一,近年来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并积极推进航天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他补充说,西工大将致力于在空间应用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在空间科学领域的探索,以及在航天科普工作中做出新贡献。首届“中国微小卫星大会”将于2018年11月18日至20日在西安举行,西安市也将成为该大会的永久会址。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