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专业其他要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明确指出,专业素质结构要求包含多方面的素养。
首先,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发展及规律的基础知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同时,学生应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善于从相互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中分析问题,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品质方面,学生应具有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以及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做合法公民,具备很强的法制意识和观念,诚信做人、做事、做学问。团队意识方面,学生应具备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和能力。
文化素质要求学生具备中华文化传统的道德品质,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外历史有一定了解。文学艺术修养方面,学生应具备对音乐、美术、艺术的鉴赏力和高雅品位。现代意识方面,学生应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富有合作精神,善于与人交往。
理性意识方面,学生应具备适应意识,有自我控制能力,能理性处理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在专业素质方面,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能力,有理性的批判意识和科学的务实的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方面,学生应能较好地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专业的相关技术与理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工程素质和综合分析素养是专业素质结构中的关键部分。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积极探索、验证已有的结论,并具备较强的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科研开发研究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和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在知识结构方面,学生需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及终身学习观念。表达能力方面,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基本的外语交流能力。社交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交和协调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待人谦和,虚心求教。
文献检索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也十分重要。学生应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掌握实验原理,并具有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研开发研究能力等创新能力也是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知识结构方面,工具性知识、计算机技能、信息技术应用和文献检索能力、方法论、科技写作、人文社会科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知识、经济与管理知识、工程技术与专业知识等全面覆盖。学生需要具备完整的电路理论、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知识,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原理、设计和调试能力,熟悉电磁场理论、计算机软硬件与程序设计和控制理论知识,以及对电气系统物理量及其有关信息进行检测分析处理的相关知识。
工程实践方面,学生应熟悉并掌握工程中常用物理量的测试与表示方法、电气系统设计与调试方法等知识与技术。总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强调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扩展资料
19 世纪上半叶,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19 世纪下半叶,电磁理论集大成者麦克斯韦尔的理论为电气工程奠定了基础。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大学陆续设置了电气工程专业。 1908 年,南洋大学堂( 交通大学前身 ) 设置了电机专科,这是我国大学最早的电气工程专业,至今已有一个世纪。自 1998 年新的专业目录公布以来,全国设置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数从 1999 年的 123 所增加到 2002 年底的 197 所,现已超过 200 所。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