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者型教师
做一名学者型教师 一、领先的理念——成为学者型教师的前提 化学教学尽量让学生去重演知识的发生过程,将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亚研究”和“再创造”的过程,使他们在获取化学知识的同时,启迪心智,培养品格,全面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三条基本序线,即: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知识序,与学生学习相对应的认知序,以及与教学过程相对应的教学序。只有课堂教学的有序化,才会有教学过程的高效化;任何一堂能称之为过程优化的好课,无不都是“三序合一”的结果。真、善、美是化学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具体而言,化学课堂教学第一要“求真”,达到科学境界;第二要“从善”,体现人文境界;第三要“审美”,有艺术境界。
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培养人才的必要环节,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以其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宝贵时光。当学生的表情随着教师的讲解一步步从困惑中走出,当学生的作业和试卷告诉我们他们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那种快慰是令人陶醉的。
二、深入的研究——成为学者型教师的关键
教育不应停留在直觉的把握、经验的感悟上,而应从理清结构、把握关系的角度,运用理论对实践的现象进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理论上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始终保持敏锐的学术意识。在教学中研究、在探索中感悟、在实践中反思、在思考中生成智慧。用一生的精力,去追寻充满智慧的教育,去追逐智慧教育之梦。深入的研究是成为学者型教师的关键。我认为教师开展研究不是花精力去研究高深的教育教学理论,而应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 三、广博的阅读——成为学者型教师的基石
要使自己成为一名教育家、科研能手、教学顶尖人物,还必须读书学习。 由于平时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重视学习和积累,在工作和生活中阅读了大量的学科专业书籍以及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书籍,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能得心应手。 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读一辈子的书,一辈子与书为伴,这就是我毕生的追求。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