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星的工作经历
2008年,蔡星将第一家公司落户于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带领团队推出北京市大学生的第一本数字刊物《FUN90》,网络及落地覆盖北京28所高校,项目获得共青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的表彰与支持,参与“YESPLAY创业大赛”,成为全国铜奖项目。
随后,公司业务得到更多方向的发展,关注低成本电影制作、推广工作的他正式发起“青元素影投计划”,项目得到了包括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支持下,带领青元素团队逐步成立“青元素电影人俱乐部”“SFRC微电影研究中心”“青元素传播机构”“青元素微电影”,随后筹备并举办“青元素北京高校影展”“青元素北京十月独立电影放映周”“青元素微影展”等品牌活动。 在数位创业导师与扶持单位的影响下,蔡星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传播,于是在2011年成立了青元素的两个重要分支品牌之一“青元素传播机构”,致力于在社会化媒体下帮助公益组织传播活动的开展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策略的研究工作。
蔡星以与CCTV移动传媒合作,上线中国第一档微电影电视栏目《移动光影》作为开端,亲自带领团队逐步开始与线上线下各类媒体合作。先后覆盖了线下的传统电视、高铁动车、公交地铁等媒体,以及线上的各大门户网站、视频门户网站以及所有主流的社会化媒体网站、论坛贴吧等数十家媒体,并探索出了当下适用于公益影像的微博、微信的传播思路和方法,逐步形成了青元素的独有的“多媒体平台的立体化传播策略”,为公益和企业社会责任影像的传播寻找到了更好的传播推广模式。
蔡星为了让青元素传播机构的理念传播得更远,选择与众多的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出品了关注创业者的2012年APEC青年创业家峰会开幕影片《WHAT IF》;第二年承办了APEC版块论坛“光影燎原——公益影像力”,作为发起者和主持人,邀请《海洋天堂》《北京遇上西雅图》导演薛晓璐 、“彩虹计划”温暖2012总导演张元 、亚洲动物基金会中国区外事总监张小海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区新闻官张璟 作为嘉宾分享对公益影像的看法,蔡星希望通过影像的力量给公益和公益的传播带来新的生机。
蔡星在进行公益传播的同时,还身体力行的参与到与公益机构的合作过程中,2012、2013连续两年,青元素与壹基金合作“壹基金公益映像节”,参与评选环节、落地活动策划执行等 ,并为壹基金策划、制作关注自闭症儿童的影片《造梦师》。除此之外,青元素还与爱心衣橱、金台艺术馆等公益项目互动合作。
2013年作为首个中国获奖作品的代表,受邀参加国际视觉传播协会(IVCA)号角奖的颁奖典礼,蔡星出品的微电影《寻找》,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大奖,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获此殊荣 。会议期间蔡星与IVCA首席执行官Marco Forgione(马克·福吉欧尼)探讨了中国媒体在公益、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关注与践行,表示《寻找》的获奖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公益与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进步,他希望青元素能为号角奖推荐更多的优秀影像,并邀请青元素加入国际视觉传播协会,成为全球会员。青元素成为中国首家会员将是中国参与到国际视觉传播协会世界合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在中国发展影像公益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推进部分,蔡星由此决定要将公益传播的理念带回中国,打造中国本土的关于公益传播、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类奖项——金号角奖。 青元素的另一个分支品牌“青元素微电影”,专注于微电影的创作与推广工作,并以微电影为切入点的参与各行业的新媒体跨界整合营销业务。
青元素微电影的“SFRC微电影研究中心”关注国内外short film行业动态,分享、研究优秀short film案例,探求中国微电影创作、微电影营销等行业前景。并且,每月6日及20日精选网站精彩内容,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用户邮箱。
截止目前,青元素制作、发行传播了多部公益、企业社会责任影像并参与相关活动,包括与触宝拨号联合出品的关注“阿尔兹海默病”的短片《记忆的符号》等系列微电影、与美家美家政服务公司联合出品的关注“母亲”的短片《致康乃馨》等。 益.UP文化研究中心包括UP益媒平台、UP品牌榜、UP-CSR评级体系等多个公益传播项目群 ,希望通过媒体的公益传播活动,帮助城市公共传播、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等,组织发起国内外青年、公益等文化方面的表彰及交流项目,推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级体系的建立,来促进社会正向发展、推动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
UP益媒平台主要通过募集电视、互联网媒体、移动新媒体资源,编创传播公益影像内容,透过公益创想、整合社会公共福祉理念,为媒体单位搭建公益平台,推动媒体建立专业的社会责任项目,用公益性文化带动社会进步,用公益的力量去感动人、影响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