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致力于探索海洋,目前为止发现了什么好消息
地球陆地面积约占总表面积的30%,而海洋面积约占70%。世界上有70多亿人生活在土地上,因为土地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大部分资源。但土地资源有限,多种资源不可再生,需要在土地资源枯竭前寻找新的出路,很多国家将目标转向海洋资源。人类进入工业社会200多年了,任何一个国家的运转都离不开矿物能源的支撑。然而,陆地上的矿物能源是有限的。随着许多国家矿物能源的日益消耗,陆地上矿物能源的储量越来越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在上个世纪提出了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因为海洋资源丰富,但是深海地区的环境条件阻碍了人类发展的步伐,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在深海开发。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深海开发。前段时间南海有好消息。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海牛二号”钻机系统,不仅在2000米深度的海底着陆,还成功钻了一个231米深度的钻孔,创造了世界纪录。这个团队是湖南科技大学的,那么他们为了取得这个成绩做了哪些努力呢?87个国家聚集在联合国签署了海事公约,中国就是其中之一。该公约明确规定了国际共有海域的矿产资源,这使得许多国家重视深海资源的开发,并开始研究开发相关技术。毕竟大家都想早点进入这个领域,获得更多的矿产资源。然而,当时中国的深海采矿水平还没有发展起来,在深海领域的更多工作只是调查。
当时中国也想过从其他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但是别人一开口就想交换深海资源。谁会做这种生意?在引进进口机械设备失败后,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开始研究R&D的深海采矿设备。湖南科技大学的万步燕教授“危在旦夕”,带领团队走上了深海钻机的发展之路。中国科学家利用自主研发的“海马”遥控潜水器和“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两种4500米作业级潜水器,在南海北坡西部的“海马冷泉”开展联合科研,创造了多项深海作业新纪录,标志着中国深海综合科研能力迈出了新的一步。中国海洋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联合科学考察是我国深海科学研究与自主研发技术和设备应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积极成果,是国家863计划和重点研发项目开发的大型深海技术和设备开放共享的成功范例。
科学勘探是开发深海资源的前提。“向阳红01”号船历时263天,航行38600海里。跨越印度洋、南大西洋和整个太平洋,成功完成中国首次全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加深对印度洋和东南太平洋富稀土沉积物分布范围及成矿规律的认识;找出了南大西洋热液硫化物的分布范围和规律,在南极首次发现海底热液与冷泉共存。微塑料最早发现于南极水域的海水中;实现了资源、环境和气候的高度整合,为进一步探索海洋奥秘,拓展海底资源的探索空间,深化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数据。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