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元,明,清三个朝代皆以“理学”治理天下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1
理学起源于宋朝,盛行于元朝,至明朝成为正统官方学说。但自明清中期后理学衰落,其本质是一种性理学说和道德神学,它将天地君亲师用儒家经典统一起来,因符合封建统治要求而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喜好。理学是性理之学,是一种道德和宗教的结合。这里的宗教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天主基

理学起源于宋朝,盛行于元朝,至明朝成为正统官方学说。但自明清中期后理学衰落,其本质是一种性理学说和道德神学,它将天地君亲师用儒家经典统一起来,因符合封建统治要求而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喜好。

理学是性理之学,是一种道德和宗教的结合。这里的宗教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天主基督等,而是一种本心之学,简单说,在理学构建的世界中是天人合一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天之子,它将天和皇权结合,并照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系统。

在西方社会中先有上帝才有人类,即人世由上帝创造,然后有道德,这就是西方社会的神学;理学继承中国传统的祭祀,以皇天为至高神,但认为先有道德,这个道德来自于“天理”,所以人要学习要修养,要达到封建社会仁义礼智信的最高道德标准,就要“从天理灭人欲”。

理学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一般情况我们认为理学就是程朱理学,其实这是狭义的。

实际上的理学包含很多学派,代表着北宋以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它的两大流派即一耳熟能详的程朱理学,以程颢兄弟和朱熹为代表;二就是常被误解为和理学对立的心学,即陆王心学,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这两大流派的核心都是对性命之学、义理之学的讨论,即对道德和宇宙的探讨,区别在于朱熹等人认为“性即理”,而陆王学派认为“心即理”,最高追求是“内圣外王”。

内圣是对本心的磨练,即通过不断地修养、自省、磨砺自己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最终成为圣人仁人。简单说就是要求人去“事功”,去做事情,去让自己功成名就,符合社会道德观。这一点是自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为统治学说后就得到肯定的,这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对君王臣子的最高要求,在以道德和哲学治国的古代社会,统治者以理学治天下在所难免。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1/2/1045555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