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别称是什么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1
老师的别称甚多,诸如师傅、师父、先生、夫子等。在古代,教师这一职业有着多种称谓,其中一些至今仍在使用。1. 师傅:古代对教师的通称,源自官职太师、太傅等,因这些职位负责教导太子而得名。《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2. 师父:基

老师的别称甚多,诸如师傅、师父、先生、夫子等。在古代,教师这一职业有着多种称谓,其中一些至今仍在使用。

1. 师傅:古代对教师的通称,源自官职太师、太傅等,因这些职位负责教导太子而得名。《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2. 师父:基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观念,师父成为对老师的尊称。《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3. 山长:历代对隐居山中书院主讲教师的称谓,源自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的事例。《荆相近事》有记载。

4. 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泛指教师。《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5. 西席:亦称西宾,源于汉明帝对桓荣的尊敬,表示对教师的尊称。《易•系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6. 师保:古代辅佐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后泛指老师。《易•系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7. 宗师:原为掌管宗室子弟教育的官员,后指受人崇仰、能师表的人。北宋孔平仲《谈苑》卷三:“石介,字守道,徂徕山人也。文章学术,天下宗师,皆呼为徂徕先生。”

8. 教授:古代太学中的讲学博士,现指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职称。《后汉书•儒林传》:“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

9. 助教:国子监任教的教师。《后汉书•儒林传》:“西晋咸宁二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子祭酒、博士传授儒家经学。”

10. 学博:唐代府郡的学官,后泛称学官为学博。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这人大是不同。不但无学博气,尤其无进士气。”

11. 讲郎:讲授经书的官员。《后汉书•儒林传》:“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

12. 教谕:宋代京师小学和武学中的学官名,明清时期县设“县儒学”内设教谕一人。《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府,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教谕一人,训导二人。”

13. 先生:最初指先出生的人,后泛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以及《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游毁此”,均指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1/2/1044506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