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5-01-01
德昂族:“古老的茶农”——德昂族分布于云南的少数民族。曾称“崩龙”族。1985年9月改今称。约1�5万人(1990年)。用德昂语,有文字。有文身习俗。信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而闻名。[编辑本段]【民族简介】 德昂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5462人。主

德昂族:

“古老的茶农”——德昂族分布于云南的少数民族。曾称“崩龙”族。1985年9月改今称。约1�5万人(1990年)。用德昂语,有文字。有文身习俗。信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而闻名。

[编辑本段]【民族简介】

德昂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5462人。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其他分布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龙陵、耿马等县。与傣族、景颇族、僳僳族、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而居。

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德昂族自称“德昂”,居住在镇康、耿马等县的则自称“尼昂”或“纳昂”。“昂”为民族自称,意为“山岩”、“岩洞”的意思。“德”、“尼”、“纳”为尊称的附加语。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文字流传不广,主要用于记载本民族的历史、道德、法规和书写佛经等。不少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

[编辑本段]【民族历史】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唐宋时期被称为“朴子”、“茫人”,元明时期被称为“金齿”、“蒲人”。

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民族。史书记载的茫蛮部落就是德昂族的先民,隋唐时称为“茫蛮”、“扑子蛮”、“望苴子蛮”,他们先后臣服于汉、晋王朝及南召、大理国,元以后成为傣族土司的属民。德昂族绝大多数与景颇、汉、僳僳、傣等民族交错分寨杂居,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清代史书称之为“崩龙”,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识别时沿用了这个名称。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1985年9月21日起更名为“德昂族”。

[编辑本段]【民族习俗】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其宗教信仰及生活习俗受傣族影响较大。在绝大多数的村寨里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爷,并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斋饭由全寨人轮流布施。在部分德昂族中,过去一直有见杀不吃、闻声不吃的习惯。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俗,不论酒席宴上菜肴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opinpei.com/20250101/2/1044131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