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导师
职业培训
培训职业
2024-12-31
王常生,一位出色的副教授,拥有博士学位及博士后研究经历。他不仅是国际行为神经科学学会(IBNS)和国际应用心理学会(IAPS)的会员,还在学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教育背景始于1980年至1986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的学习,最终获得医学学士学位。随后,他继续在该校深造,于1989年
王常生,一位出色的副教授,拥有博士学位及博士后研究经历。他不仅是国际行为神经科学学会(IBNS)和国际应用心理学会(IAPS)的会员,还在学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教育背景始于1980年至1986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的学习,最终获得医学学士学位。随后,他继续在该校深造,于1989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1992年至1994年,王常生在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工作,主要负责计算机技术服务、系统维护和培训。这段经历为他提供了在不同领域实践和解决问题的机会。1994年至1997年,他转入学术领域,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专注于遗忘症及内隐记忆研究,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隐记忆的本质和特征研究》。1997年,他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1997年,王常生进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他参与了多项重要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类陈述性记忆有关脑区的功能组织》和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项目《人类记忆的脑功能成像研究》。他主持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基底神经节的认知与功能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1999年5月,王常生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聘为副研究员。同年7月,他出站并加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担任副教授。在此期间,他与解放军总医院MRI室合作申请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事件相关fMRI研究》的资助。
目前,王常生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认知和记忆的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基底神经节的认知功能研究、小脑的认知功能研究、计算机图像分析以及多种环境下的程序设计等。他致力于探索人类大脑的认知和记忆机制,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哟品培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北京理工大学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
下一篇:鲁东大学专科学费多少呢
猜你喜欢
其他标签